图为在坦桑尼亚课堂上的刘丽鹏。(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
HAKUNA MATATA(没问题)!《狮子王》的忠粉对这句话一定不陌生。电影中,蓬蓬和丁满载歌载舞地告诉小狮子辛巴,要享受生活,一切问题都会过去,一切都会“HAKUNA MATATA!”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其实来自坦桑尼亚的官方语言斯瓦希里语,它同时也是非洲人的口头禅,象征热情、乐观、生机勃勃。
今年春节期间,宁波诺丁汉大学大四女生刘丽鹏独自踏上了非洲坦桑尼亚的英语支教之旅。此行的终点是赤道附近,位于非洲屋脊山下的Mnini中学。在那里,她用五周的时间,走进了一群操着斯瓦希里语的孩子的世界。从本期起,本版将节选她的支教日记,原汁原味展示宁波“95后”女孩眼中的坦桑尼亚。
1月10日周二·起落安妥
这趟是逐日之旅,从上海出发,黑夜到清晨,逆着地球顺时针自转的方向,向西南而飞。人生如此多了几小时,也是奇妙。
到达卡塔尔是凌晨五点半,看着机翼划破瞳色的厚重的日出,斑驳下透出一点点明亮,美到惊心,这里可是一片富饶的土地呢。
闲聊时发现,邻座的中年大叔是坦桑尼亚工作的商人,正好是妈妈的老乡。远在他乡分外亲,他反复叮嘱我好女孩不会晚上才回家,在非洲一定不要单独出行,我频频点头。
18:15,转机去乞力马扎罗区。这趟中转从卡塔尔到坦桑尼亚东部首都,从波斯湾到红海,一路途经海岸、沙漠、山脊、海洋、绿洲。万米以下,窗口外的整片沙漠清晰可见,山脊纵横。黄土横亘间,我在想,自然在造就沙尘和土坯的同时,为何不把水源和绿洲也带给这片土地。飞行至万米以上,云朵点点好似撕碎的棉花糖,陆地若隐若现,成为棉花朵朵疏漏下的分布,绿洲已经成为惊喜。
然而放眼望去,是圆弧的边界,视角是圆的,地球也是圆的。
出了机场,小伙伴们还没来接我,连不上机场WiFi的我也联系不上任何人,直觉告诉我他们应该还在路上。“No hurry in Africa.(在非洲没什么是急事)”机场保安看我进进出出很是焦急便耐心地宽慰我,我小心翼翼地拿出苹果手机请他给我分享网络热点联系家人报平安,他毫不犹豫地帮我连上了,同时很惊讶,告诉我非洲最有钱的人们才会用苹果手机,让我公众场合千万要保管好,我吓得连连点头。
不一会儿,便看到接机的项目负责人Gea、司机和两位中国小伙伴,给了他们一个热情的亲人般的拥抱,驱车近一个小时便顺利被接机入住。小伙伴们把最大最好的带浴室四人间让给了唯一的女生——我。晚上吃了莫希小镇当地人均30元人民币就能吃撑的手抓烤羊肉,羊很精瘦,肉质异常韧性鲜美。
1月11日周三·校园初探
当地人晚上会聚集在唯一有电视的酒吧看球,疯狂呐喊唱歌,有趣的是,每到点球大战就跳闸断电,引来人们阵阵谩骂。
这里,植被覆盖异常丰富,有楼房高的香蕉树,芒果树、菠萝蜜树遍地都是,但是马路上全是黄土地和扬尘。出发前我问翰韬(吉林大学非洲志愿者)是不是不用带化妆品了,他毫不客气地说:“你化妆给谁看啊,出门,脸一抹,一脸灰……”现在总算明白了,路上扬尘真的很大,呼一口气全是土,扎扎实实的土。
坐着小车,摇摇晃晃去Sisi na watoto(斯瓦希里语,我们和孩子的意思)项目学校的路上,几乎是绕着乞力马扎罗山在开,肉眼可见山顶,5895米的非洲屋脊,顿生敬意,心诚则灵啊。还好出门前没吃早饭,晃得不行。
Moshi小镇的马路上随处可见牛羊,大都精瘦矫健,小镇原住民对中国人特别热情,会特意摇下车窗或停下脚步,和你说斯瓦希里语“Mambo(斯瓦希里语,你好)或Jambo(斯瓦希里语,你好)”并握手,小朋友们会从教室里探出头腼腆地笑或招手。支教项目学校Mnini secondary school在乞力马扎罗山山埂延伸段,要在这里给Form2(相当于中国初三)的黑人学生教五周的英语课程。
学校群树环绕,学生们体育课砍柴,妈妈们做早茶、饼和玉米面混合物给我们当早午餐。学校在课后举行了浩大的欢迎仪式,孩子们害羞又新奇,穿不同颜色的校服区分年级和性别,校长说我是第一位来这里支教的中国人,也是第一位女生,孩子们会非常喜欢我的。于是我在国旗下招手说“你们好!”,引得孩子们阵阵欢笑。
(特别鸣谢:宁波诺丁汉大学 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