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樟溪河郑家村段景致。(陈朝霞 摄) |
|
郑家村显湖庙外景。(陈朝霞 摄) |
本报记者 陈朝霞 通讯员 张 立 史 媛 “钟表巨子”郑章斐、“数控之父”郑维敏、“力学大师”郑哲敏、著名画家郑境台、水利专家郑胜丕、风云浙商郑坚江、女网“金花”郑洁……这些响当当的名人有一个共同的祖籍——海曙区章水镇郑家村。 近日,笔者走进郑家村,村党支部书记郑宏国介绍自己的家乡时充满自豪,“郑家村延续近千年的家风家训被郑家村人很好地传承了,成为郑家村人永恒的精神坐标。”郑宏国说。 祖训传家 名人辈出 据记载,郑家村祖先可追溯到北宋嘉祐年间(1056年—1063年),进士郑麒晚年迁甬,出任明州录事参军,在职去世,葬于东钱湖畔。郑麒之子郑毂后迁至甬地大池头(今海曙区天一广场一带)定居。郑毂开创了甬上郑氏基业,以诗书、孝悌誉于一乡,因庭园中种植槐树,人称槐木郑氏;又因门前有大池,亦称大池郑氏。 北宋宣和年间,郑麒之孙确定了“若之士大夫,必以礼为重,宏宗思本源,忠孝传美德”为郑氏家训。“这20个字包含四个方面:若士、重礼、思本、传德。”郑宏国解释,“若士”是一种民族正气与气节的象征,在国家危亡之际,须挺身而出,为之奋斗;“重礼”要求遵守道德的规范;“思本”是要求子孙怀有感恩之心,是立身处世应有的态度;“传德”讲求忠孝,教导子孙须对国家、对家庭有担当和责任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郑氏家训如同建立起一族文化丰碑,郑氏后人传承至今,名人辈出。郑章斐和郑维敏、郑哲敏父子可谓其中的佼佼者。”郑宏国介绍。 郑章斐幼时以放牛为生,15岁时在上海亨得利钟表店当学徒,4年后成为“亨得利”的合伙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在美国纽约和国内多地开设分号,成为“钟表眼镜大王”。 其子郑维敏、郑哲敏均为科学家。郑维敏为清华大学资深教授,自动控制及系统工程专家,我国第一台数控机床的总设计师。他培养了我国第一位系统工程博士,开拓了“作物遗传过程建模与控制”新领域。“力学大师”郑哲敏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山环水绕 岁月静好 如今的郑家村有1100多户村民。走近大锡山麓的村内,穿村而过的后溪河、中溪河和樟溪河河水静静流淌,破芽而出的新绿点缀在岸边,村口有老人在春日的暖阳下闲聊,一幅岁月静好的模样。 村内,古色古香的显湖庙颇为引人注目,门前一副“碧龙湖水底观天,锦绣峰山中望月”的对联很好地诠释了郑家村山环水绕的秀丽风光。“显湖庙在章水很有名,每年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村内外前来拜谒的村民络绎不绝。”村内一位老人告诉笔者,郑家村还有一座历史悠久的空相寺,据说它的历史在天一阁所存的文献中有记载。 为保存郑家村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和自然风貌,近年来郑家村加大了村内环境整治工程力度,镇村两级结合“五水共治”,已投入2000多万元对三条穿村而过的河流进行清淤、疏通等工程,“河底铺上了石块,河水更畅更清了。”郑宏国说,下一步将结合年初启动的章水镇小城镇综合整治行动,投资4000万元对郑家村村容村貌进行全面提升。 根据《郑家村村庄建设规划》和《郑家村新农村改造提升规划》,今年郑家村将对河两岸的老房子统一进行立面改造,将之打造为具有浙东传统民居风格白墙黛瓦的造型;同时还将启动郑哲敏祖宅修缮工程,将它打造为名人故居博物馆,留住乡愁;此外还依托“钟表巨子”家乡的文化内涵,在村内建造一个有休闲功能的“亨得利广场”。 在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郑家村不忘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凤月新村一期项目已经结束。今年上半年,有60多户村民的桂家自然点将启动新村建设工程,原拆原建42幢联排别墅和190多套多层住宅。”郑宏国介绍,郑家村优先发展农业,种植的毛芋艿、贝母、花生、早玉米等远近闻名,同时形成农业观赏、采摘、品尝、体验等为主的休闲旅游产业,打造成为一个宜居宜游、富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