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聚焦社会治理创新 |
|
图为网格员在开展日常巡逻 |
|
图为我市统一建立综合指挥室 |
|
图为信访志愿者为居民调解纠纷 |
本报记者 黄 合 通讯员 勇政华 图片由市委政法委提供 如何让人在基层社会中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归属感和自我尊重?社会需求和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如何实现政府与社会互融共进?如何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形成崭新的社会治理模式? 这些问题,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有了更为深刻的意义。 2014年以来,宁波通过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将党委、政府、社会、群众等多种社会治理力量,在新时代下进行融合协同,让协同治理在宁波落地生根,让基层社会治理更为高效有序。 网格化覆盖 力量下沉,发现问题“一网”搞定 一线走访、发现问题、掌上输入、协调解决。如今,家住江北区中马街道的葛志欣有了一个特别的身份——街道“25号网格长”,每一天,她都会定期出现在大街小巷、楼道弄堂,就像是互联网里抓取信息的“爬虫”,第一时间发现社会治理中出现的盲点问题,帮忙化解居民的“心里堵”。 “人在网上走,事在网格办”,这是我市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变迁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在过去粗放式管理的基础上,我们需要一个更为精准发力的新的社会治理格局,在这个新的治理体系之中,最好是可以和老百姓直接面对面,最好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2015年2月开始,镇海区庄市街道开始试点,网格化覆盖的经验开始向全市范围进行推广。在这个崭新的“一张网”概念中,不再局限于各个部门严格区分的条条块块,而是通过着眼全域一体,按照全域、全员、全程的理念加强网格整合,将“党建、综治、城管、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10多个部门网格纳入,构建一张全市统一的基层社会治理网格体系,实现空间全覆盖、地域无缝隙。 在每个网格里头,我市基本配置了一名由村干部或专职社工担任的网格长,一名由乡镇街道机关干部担任的网格指导员和一批以楼道长、志愿者为主体的网格员,进行日常的走访和了解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划分了12216个网格,共有网格长1.2万余人,网格员4万余人。 从发现问题,到上报指挥平台,再到事件流转处理、网格验收成效,这些流程统统通过网格进行解决,形成“发现、上报、分流、处置、评价和考核”各环节的闭环系统,做到“底数清、动态明、反应快、服务好”。 在庄市街道,辖区14个村(社区)被划分为189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包括民政救助、食品药品、市容市貌等在内的28项内容成为网格长巡查的“必修课”。网格员们纷纷拿出“全科化社工”的态度,从“专业单项”向“一专多能”转变,社区服务由被动等待向主动出击转变,实现社区管理无盲点,社区服务零距离。 同时,镇海区整合、归并便民服务中心各类服务,形成劳动保障、民政救助、党员服务、外来人口管理等十二大类52 项服务;深化网格服务模式,除2—3人窗口值守外,其余社区工作者全部下沉网格、进家入户、走亲访民、服务群众,力争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记录问题、解决问题;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管理机制,让网格模式真正长效运行。 在去年G20杭州峰会举办期间,一个个精准到点的网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各路网格员、网格长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累计督查整改19个行业领域、20万多家企业(场所)、55万余项隐患,化解信访积案769件。 “幸亏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要是发生爆燃,后果不堪设想。”史燕是江北区天沁社区第六网格网格长,一次走访中她通过居民的反映,发现网格内23幢802室的地下停车棚内藏有大量汽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经查,汽油为住在小区内的严某非法存放,共计70桶600多升,公安部门当即对严某进行了行政拘留,并及时妥善地转移了这些汽油。 “我们现在消息更加灵通了,心里也更有底气了,当然,和群众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了!”不少基层的网格员表示,“一张网”实现了基层治理模式的“转型升级”,过去的工作盲点通过一线走访排摸,得到了发现;过去一些长期没有解决的纠纷,也通过网格的流转得到了妥善的处置。 力量下沉,发现问题“一网”搞定,走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增强了居民内心的幸福感。 信息化支撑 数据挖掘,问题研判“一键”达成 在镇海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是由实时生成的各种色块、图表、数字构成的。每一个数据的背后,代表的一类重点人群、关键问题、突发情况、风险指数,每一个红点的背后,还可以直接点开高清的摄像头,第一时间对相关地点的状况进行实时查看、监控。 2016年年初,为了解决基层信息系统多、数据终端多、信息互不沟通等问题,宁波下大力气,通过大力整合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20多个部门的信息系统和形式多样的采集终端,建立全市统一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形成标准化共享平台和信息采集终端,让“大数据”挖掘成为可能。 “请网格长做好田间地头日常巡查工作,发现秸秆、垃圾焚烧等现象及时处置、上报。”2016年9月2日19时41分,慈溪市胜山镇通过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推送通知;到了第二天的10时50分,该平台收到辖区网格上报的露天焚烧信息102条,全部得到及时处置。“这样的效率,过去简直难以想象!”镇综合指挥室专职副主任胡波笑着说。 上面千条线,下头一根针。对于点多面广的农村来说,这样的问题更为明显。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各种矛盾纠纷错综复杂,尤其需要建立科学化、精细化的社会治理模式。“此番乡镇体制改革,我们希望基层通过借助信息化手段,深入推进扁平化管理,让行政力量不断下沉,推动部门形成合力,最终促使基层问题加速得到解决,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宁波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电线杆拉线存在安全隐患,道路未清扫,河面有大量漂浮物,道路旁搭起违建物……信息系统打破了过去“条线各自为政、网格分门别类”的状况,自行对网格员收集上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抓取,然后第一时间将盲点问题及时上报、处理、反馈,大大提高了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传统社会治理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部门之间难以协调,如何推动跨部门合作一直政府社会治理实践当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此外,如何推动社会治理向多样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也是传统社会治理一个重要的难题。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创造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技术革命促进了治理体制和机制的变革。”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截至目前,我市为网格长和有关部门配发移动终端1.38万部,通过系统可以实时了解网格长、网格员的走访轨迹、走访进度和走访内容,做到工作轨迹直观可见、工作绩效随时可查、社情民意即时反映,从而“一网到底、一览无余”。同时,网格长发现上报的问题,系统内全程留痕、实时反馈、绩效联考,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处理事件,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 “有了信息平台作为支撑,我们可以及时梳理发现基层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在下一步工作重点安排的过程中,予以重点倾斜和关注。”江北区文教街道综治办负责人表示,在2016年年初的冰冻雨雪灾害之中,街道就是通过信息平台,第一时间发现居民反映的“水管爆裂”问题暴增,随后第一时间让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进行处理,并及时和相关部门联系上门进行解决。 而宁波正在进行探索的,正是这一条社会治理信息化、智能化的全新之路。通过打通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推进人口、法人、地理空间、信用等各类数据在乡镇(街道)的贯通共享力度,推动数据资源从人工采集为主向机器采集为主转变,让大数据可以说话,可以应用,可以发声。 数据挖掘,问题研判“一键”达成,对于社会治理来说,这已不再是一个妄想,而是一个可以看得见的目标。 实体化平台 办事高效,处理问题“一级”完成 “权责不对等,是乡镇(街道)在基层治理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短板’。就我们街道来看,辖区企业2000多家,北部是农村,中部、南部是商圈和高档住宅区,但街道在编人员才35人,缺乏对一些常见问题的执法权限,很多事情想管也管不了。”就在一年前,江北区洪塘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综合信息指挥室主任王时栋还在为这个问题而揪心。 而今,随着宁波社会治理创新“1+X”政策体系的一一落地,乡镇(街道)的体制机制改革已经到了顺理成章的破冰阶段。也就在上个月,宁波接连下发两个文件,让基层的街道(社区)有了对派驻机构人事考核、管理更多的“话语权”,让基层执法力量真正落地、到位。 让“条”“块”的关系理顺,让基层办事更加高效。这是此次乡镇(街道)体制机制改革的目的,也是顺应全省“四个平台”建设的初衷——通过对乡镇(街道)和部门派驻机构承担的职能相近、职责交叉和协作密切的日常管理服务事务进行归类,形成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功能性工作的平台,形成覆盖县乡、功能集成、工作协同的基层治理体系。 其中,我市全面推进乡镇(街道)行政体制改革,内设机构按“6+X”或“5+X”模式设置,让社会服务管理和经济发展并重,下放行政编制、下沉执法力量、改革考核机制,让扁平、高效的“大办制”架构成为可能。 同时,作为各级社会治理的资源统筹平台,实体化运作的乡镇(街道)综合指挥室,也在各地落地开花。不仅仅是挂个“牌子”,每一个“指挥室”都明确了信息汇总、综合研判、流转督办、绩效评估等工作职能,承担着统一指挥、及时响应、协调联动、有效处置等功用,融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于一体,将过去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将过去不足的力量统筹起来推动事件处置的高效化。 “条块结合,拧成一股绳”。一年多时间里,宁波以乡镇(街道)行政体制改革建设为龙头,乡镇(街道)人员编制净增200多名,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效率进一步强化。截至目前,宁波市3223个村(社区)都建立了综治工作室,154个乡镇(街道)都建立了综合指挥室,10个区县(市)建立了综合指挥中心。 有了实体化的工作平台,一些围绕食品安全、交通违规、停车位、绿化等问题的治理,有了更为明确的工作机制,显得更为便捷而有效。 4月12日,洪塘街道经济适用房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提升。300多间店面房,店面集中、居住人群集中,临近主干道,道路又狭窄,虽说经常因占道经营造成道路拥堵,但是过去几次的整治,大多效果并不理想。 这一次,理顺了条块关系,整治工作风风火火地展开。洪塘街道牵头,综合执法、公安、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沿线社区和物业相互配合,重点对占道经营、违章停车、乱设摊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同时发挥网格员的作用,加强日常巡查,进行常态化管理。半个月下来,情况大为改善。 随着对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乡镇(街道)管理更方便有效的各类事项,依法下放到乡镇(街道),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随着对这两个层级的财政分配关系“实行财力向下倾斜”,面向群众一线的基层社会治理平台,有了更有力的资源整合和更可靠的执法力量。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要让社会机制在治理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现代社会,只有政府和社会携起手来,让基层社会承担更多的社会治理责任,让社会能够自我运转起来,才能建设美好的家园。政府应当逐渐从纷繁复杂的微观社会治理事务当中退出,集中于制度供给,给基层社会腾出更多的治理空间。在基层政府之外,基层社会比较重要的社会力量是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和社区,把这三种组织和力量充分激活,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既是宁波既有的社会治理特色,也是未来宁波需要深入打造的社会治理品牌。”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让效率更高,让服务更好,让群众更满意。 大事记 2010年,宁波被确定为38个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 2012年,宁波被确定为“大城市从整体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典型”。 2014年下半年,宁波市委将“创新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作为重大课题开展重点研究,组织了17个市级部门进行联合调研。 2015年7月,宁波市委专门召开全委会作出《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决定》。 2016年年初,宁波市开展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试点。 2016年上半年,宁波市乡镇(街道)行政体制改革正式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