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易鹤 初夏时节的宁波,花红柳绿,生机盎然。 带着对宁波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考,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利用多个双休日,率领小分队,迈开大脚板,深入海曙、北仑、鄞州、慈溪等地的13个乡镇(街道),就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开展实地考察调研,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流座谈,直面问题、集纳民意,共商完善“四个平台”之策,共谋建设和谐宁波之道。 “改革,决不能搞形式主义” 建设“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功能性工作平台,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社会转型的重要抓手,宁波“四个平台”建设成效如何?市长十分牵挂。14日上午,裘东耀来到北仑小港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详细了解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情况,认真察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和“四个平台”处置流程、绩效管理、部门考核等系统运行情况。 裘东耀边俯身盯着屏幕边与工作人员攀谈:“街道一共有多少网格长,具体能办什么?”“网格员每周走访多少户居民,重点关注哪些内容?”“居民反映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一般要多久?” 工作人员一一作答:截至目前,小港街道已配备网格长95名、网格员468名,实现了区域网格全覆盖。网格长走访巡查村(居)民家庭、企业90000户次,发现上报各类事件近6000条,这些问题主要涉及五水共治、市政绿化、安全隐患等方面,办结率近100%。 听完介绍,裘东耀点头赞许,向大家表示慰问,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整合资源力量,形成治理合力,切实提升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水平。他说:“‘四个平台’建设决不能搞形式主义,决不能为了上而上,必须着眼于解决问题,求真务实,让效果说话,这样的改革才是推动发展的改革,才是受到群众欢迎的改革。” “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在建设‘四个平台’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惑或是困难?希望大家畅所欲言,我们一起来研究,一起来攻坚破难。”每到一处,裘东耀都会认真征求各方对“四个平台”建设、运行的意见建议。 县乡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有两大难题亟待破解:一是事在乡里与权在县里的矛盾,乡镇(街道)“单薄”的管理职权与繁重的工作任务严重不匹配。二是乡镇(街道)统筹协调与部门派驻机构的矛盾,条块分割、“两张皮”的问题普遍存在,难以形成工作合力。 调研中,海曙望春街道,慈溪逍林镇、坎墩街道,北仑大碶街道等地的工作人员向裘东耀介绍,“四个平台”推动更多资源向乡镇(街道)倾斜,使职权、力量等围着问题转、贴牢一线干,以前有些“看得见管不着”的事变成了“看得见管得着、管得好”,但也并非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诸如系统不够稳定、协调不够顺畅等薄弱环节,有待在今后的建设中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裘东耀把大家反映的问题一一记了下来,他说:“‘四个平台’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定走改革之路。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才能看清问题;只有坚定改革,才能解决问题。要切实从百姓需求和社会需求出发,完善平台职能和服务项目。” “为基层治理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拿出手机,打开“e宁波”APP,拍照点击……13日,在海曙望春街道走访时,综合指挥室专职副主任张亚飞向裘东耀展示基层治理操作系统:“现在网格长的门道都在手机里。” 张亚飞介绍,面对“盘根错节”的基层问题,“e宁波”可以帮上大忙。在该款APP中,网格长的工作清单、任务清单和工作状态一目了然,并能将上述数据自动保存,形成一本可移动的“日记本”。 在到访的每一个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社会管理、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政务服务等与信息化开始深度融合,使“互联网+政务”看得见、可运行、可操作,裘东耀对此十分赞赏。他说,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基层治理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四个平台”的核心是县级部门与乡镇(街道)之间的职责重构、资源重配、体系重整,导向是推动更多的资源向一线倾斜。这是当前破解“两大矛盾”、弥合县乡“断层”的重要举措。通过机制创新,统筹县乡条块力量,真正让乡镇(街道)这个龙头挺起来,增强乡镇(街道)管理服务功能,切实抓好“放管服”改革的承接和落实,全面提升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大数据”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裘东耀指出,“建设‘四个平台’,也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基层的探索和实践,各地各部门要把重点放在优化社会服务和基层治理上,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资金投向、职能转移都要聚焦这两大职能,要把是否能够及时发现突发性问题、是否能够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等作为检验改革成败的标准,要把增强老百姓幸福感,增强基层社会安全,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为振兴宁波、再创辉煌营造良好环境。” 市委常委、鄞州区委书记胡军和市政府秘书长张良才等参加有关调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