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海 两位老人过世,牵动一座城市。这几天,不少宁波人对离休老同志张永祥和著名服饰企业培罗成集团的创始人史利英的追忆,仍在持续。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们,为何钦佩、怀念、追思这两位老人?我想,并非因为他们过去官当得有多大、企业办得有多好,而在于他们始终怀着一颗赤诚、火热的心,用行动回答、诠释了“奋斗为什么”“身后留什么”的现实之问。 一个人来到世间,总少不了奋斗。有的人终其一生,只是在为改变个人处境而努力;有的人忙忙碌碌,为的是积累财富、留下家业,让子孙后代过上幸福安逸的日子;有的人是希望在改变个人命运的同时,能够为社会进步、他人福祉贡献一些力量;而有的人则心怀天下、淡泊名利,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融为一体…… 张永祥老人一生的履历,是非常丰富的。回顾张老的经历,可以说都是在为人民的解放、群众生活的改善和地方的发展而奔波。他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走出了一个无私无畏的革命者、一个勇于任事的为官从政者的奋斗足迹。再看史利英。作为一个劳动者、创业者,也许她的“初心”,只是为了让家庭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但在改革、创业的洪流中,她跳出了“小我”的境界,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承担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从“私”到“公”,从为个人到为他人,史利英的人生,在奋斗中得到了升华。 张永祥和史利英两位老人,虽然成长的经历不同,从事的职业不同,个人的命运不同,但都以传奇般的经历,生动地回答了“奋斗为什么”“奋斗图什么”,以及“如何带领人们一起奋斗”这些人生课题。这样的人生,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人生百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瞬间。无论达官显贵,还是草根平民,回避不了“身后留什么”的问题。古时文人士大夫,毕生追求的是“立德、立功、立言”。执政的共产党人对此有着自己的考量,并标注了一个个精神高地:周恩来总理走了,骨灰撒入祖国的江河湖海,但留在人民心中的丰碑永存;优秀县委书记焦裕禄走了,留下的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普通战士雷锋走了,留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朽精神…… 回眸两位老人,他们留给这个城市和社会的,正是这样的暖色。张永祥一生乐于助人,退下来后,离休工资基本资助了贫困学生,有的从初中一直帮助到大学毕业,而他自己生活很简朴,有时衣服穿破了还舍不得扔。事业方面,他一生经历了不少的起伏,但他始终对党忠贞不渝。“作为一个人,要对其他人好,付出全部、尽力帮助人”“一个人做事,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要经得起委屈”,这是他留给年轻一代关于“做人”“做事”的精神财富。 而史利英则经常把“以德为先,以善为本,以礼为敬”挂在嘴边。在众人的回忆里,她总是那个挂着笑容、仗义疏财的热心人。“奉献于事业,造福于人民,回报于社会”——她将这15个字作为企业文化,刻在了公司最显眼的位置。史利英留给我们的,有白手起家、不畏艰辛的执着,有勇于面对挑战、创业创新的激情,有爱国爱乡、回馈桑梓的情怀,更有对待财富的态度。 以两位老人的高尚品格为镜、为尺,观照、丈量现实,我们能看到更多的“真善美”,也能看到不少的“假恶丑”——这些年,有的党员干部甚至是高级领导干部,他们不顾生前身后名,耍奸弄权、肆意妄为,贪图享乐、腐化堕落,留下了恶名、臭名、骂名;还有少数的企业家,血管里流淌的并非“道德的血液”,他们唯利是图,以钻法律空子为本领,以投机取巧为能事,不惜以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权益为代价掠取财富,留给后人的,是被污染的环境、被践踏的社会规则、被利欲侵蚀的歪风邪气。种种表现,桩桩丑闻,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不管如何发展变化,“奋斗为什么”“身后留什么”,仍是每个人要面对的考题。我们常说,“天地之间有杆秤”,这“秤砣”其实就是世道人心。有的时候,看似民意闲谈,也能称出一个人道德、品行的成色和分量。 古人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做一个受大家敬仰、爱戴的人,我们不妨也经常想想“奋斗为什么”、想想“身后留什么”。想清楚、弄明白了,才会少一些功利、多一些担当;少一些索取、多一些奉献;少一些痛苦、多一些快乐。如此,历史才会记得,人民才会想念。这也是一条“铁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