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田园·乡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5月17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埠村:“古籍”翻开“新篇章”

清中期古建筑三三堂。(王珏 沈孙晖 摄)
百年古村如今建起了不少漂亮的小洋房。

    本报记者  沈孙晖 王 珏

    象山记者站 陈光曙

    通讯员   杨 李     

    背靠双峰山,面临九龙港,与渔港石浦一岭相隔的象山晓塘乡黄埠村是宁波市首批、浙江省第五批历史文化名村。

    走在这个宁静、古朴的村庄中,穿过一座座廊檐相连的古宅,仿佛打开了一本厚重的历史文化古籍。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这本“古籍”如今已翻开了“新篇章”!

    穿越雕梁画栋的“历史画卷”

    陪同的村干部说,村庄相传,元末大将潘均耀迁居于此,如今历经22代。古风流韵,数百年世代相承的文脉在村中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尤以14座明清古建筑为著。

    登高而望,古村整体略呈方形,北高南低,村道三纵三横,数百年来格局未变。建于清初的高柴门和清中期的三三堂占据村中,北有上新屋、三戒堂,南有下柴门,东有潘季房、小柴门等十余座潘氏大院落,西有潘氏宗祠、圆峰庙。这些古宅均属清早期闽南建筑风格,在宁波的古村落中可谓独树一帜。

    黄埠村的古宅,可用雕梁画栋来形容。随意走进一处,都可见到集木、石、砖三雕一体的精深功夫,装饰或简练精巧,或繁复华丽。如斗拱、拦额、窗棂、影壁、匾额上无不点缀着雕品,就连柱础、阶石和小门墩,都有匠心独运的装饰。那些琳琅满目的浮雕人物、鸟兽、花草,更是巧夺天工,让《龙凤呈祥》《百鸟朝凤》等传统装饰题材得到升华,而体现民俗的《十藤结》等雕刻,构图十分精巧。

    古建筑修缮走出“黄埠模式”

    由于年代久远,古建筑逐渐颓败,亟须保护。“这是家里留下的祖屋,很有历史价值。看到屋子一点点破旧,我盼望进行修缮。”当时,住在三三堂的老人潘百扬很着急。

    为统筹有序推进古建筑抢救性修缮保护工作,晓塘乡对14座古建筑宅院进行深入摸底调查,后又制定出台《黄埠村省级历史名村建设规划》,在听取多方意见后,为每幢古建筑“量身订制”保护修缮方案,并层层把关监管。

    同时,村里专门成立古建筑保护工作班子,并委托当地一支具有古建筑修缮经验的施工队伍施工。在施工中,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与原建筑风格相同的建筑材料和传统的建筑工艺,对老建筑的木构架、墙体、屋面等适当修缮,如木雕采用东阳木雕手法、泥工用蛎灰坚决不用水泥,以维持原有的古朴外观和建筑装饰。

    前年8月,宁波市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现场会在黄埠村召开,该村的古建筑修缮保护工作也迎来了全市20家相关单位“取经”。“至今年3月,已筹资750万元完成古建筑修复10处,今年计划再修缮两处。”看到古建筑“重焕青春”,村里10年老文书潘行省很是高兴。

    古村重焕青春

    顶着历史文化名村的“光环”,黄埠村如何拭去原先村貌破旧的“尘埃”,焕发新农村的迷人风采?该村向整治和项目建设要动力,极力改善村庄环境,进一步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富有特色的美丽乡村。

    近年来,黄埠村推进“三改一拆”,拆除30户共1100平方米,并补增绿化900平方米,种植马尼拉草皮、香樟、柚子、杜鹃等,同时发动村民美化庭院,在庭院及房前屋后栽植杉树、樱花、桂花等;推进“五水共治”的同时,按照“水清、景美”要求对村内河道、溪坑、水库进行保洁美化,营造山水“雅境”;去年,建成面积2390平方米、可安置80户的仿古居家养老四合院,解决村里老年人住房难、养老难的问题。此外,村子还进行了污水处理工程、盘山公路修建、龙叶湾低丘缓坡开发、70亩废弃山坡地改造果园等项目建设。

    依托美丽乡村建设,黄埠村又深度挖掘古宅、古迹、古景、古道等特色旅游元素,着力打造旧村核心板块,重现“青砖、小瓦、石板路、马头墙”的古村落风貌和人文风情。在晓塘乡规划中,该村将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和靠近石浦的区位优势,以发展古村旅游为主,兼休闲度假功能。

    百年古村光彩照人!除历史文化名村外,黄埠村又先后获得了市级特色村、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市文明村、市文化村等荣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