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5月1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压赛堰遗址考古调查项目完成

水利专家对该项目给予高度评价

    本报讯(记者姬联锋 通讯员杨晓维)压赛堰考古调查项目专家评审会昨天下午在安澜会馆举行,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省水利厅河道总站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参加了评审会,并对压赛堰考古调查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

    压赛堰遗址位于江北区孔浦街道西管小区以南的倪家堰河与姚江交汇口,距宁波市中心4公里处,是一座建在外江与内河之间的重要水利设施。2013年3月,作为大运河·姚江水利航运设施列入第七批国保单位。

    压赛堰始建于宋代,其主要作用为拒咸水,蓄淡水,保丰收。明嘉靖至清乾隆年间的旧志载为压赛塔堰;清中后期至建国以后,因其地位重要,曾多次加固重修。现存堰坝自北向南由五眼碶、船闸、郭公碶三个单体组成,建筑总占地面积约650平方米。

    为进一步推进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姚江水利航运设施——压赛堰遗址的保护管理及环境风貌整治工作,由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负责,并委托洛阳市文物钻探管理办公室联合开展的压赛堰遗址考古调查项目于日前顺利完成,并取得积极成果。

    本次考古调查工作,自2016年11月正式启动,2016年12月底完成田野工作,于2017年3月份全面完成资料整理及调查报告编写工作。较全面地对大运河·姚江水利航运设施压赛堰遗址勘探范围内的地层堆积、地下遗存分布、埋藏状况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现场多次邀请省、市、区专家进行指导,并在科学、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了该区域遗存的分布和保存情况,为下一步遗址保护提供了科学的基础资料和技术依据,并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修缮保护工作,改善周边环境风貌,做好展示利用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记者了解到,本次考古调查项目具体成果如下:一是大运河·姚江水利航运设施压赛堰遗址宋代就有记载,历史悠久,保存状况较好,特别是五眼碶、船闸、郭公碶三个不同时期的单体遗址并列在一起,在浙东运河乃至整条大运河中较为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二是郭公碶、船闸保存较为完整,目前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且船闸两侧的附属构建保存相对较好,过船坝两侧的绞索亭石柱及绞盘轴插孔,是以绞盘牵引过船只的遗迹,也是系统展现我国古代航运技术的实物例证,对水利航运史研究具有一定价值。三是通过对五眼碶东部的清理,基本掌握了其形制与构造保存较为完整,体现了江南地区水乡水运设施的古貌,对提升压赛堰遗址的内涵与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所长谭徐明在评审会上表示,她曾沿京杭大运河考察大运河上的水利设施,越往南走越失望,但到了浙东大运河,大西坝让人眼前一亮,而这次的压赛堰遗址考古调查也非常有价值。“在工程技术上和运河史上,这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堰坝,是内河水系与海运联系的纽带,历史文化价值很高。”谭徐明说。

    大运河保护和申遗专家委员会委员、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书恒表示,压赛堰的这组水利设施在大运河浙江段的水利设施中保护相对完整,信息量比较大,对研究其他后期改动比较多的水利遗址有借鉴意义,可以以这个项目为起点,把整个浙东运河的研究往前推进,同时对周边的水利设施进行系统的研究。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