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5月23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亚洲、非洲近年来发现大量青瓷海外遗存

越窑青瓷架起“海上陶瓷之路”

荷花芯越窑青瓷遗址。(崔小明 摄)

    本报讯(记者崔小明 通讯员黄松松)“从9世纪到10世纪末,架起‘海上陶瓷之路’的是主体之一越窑青瓷,而当时越窑青瓷生产地主要在慈溪上林湖,贸易的航线主要经明州(宁波)港销往世界各地。”昨天,宁波博物馆副馆长、越窑青瓷研究专家李军这样告诉记者。

    初夏时节,漫步在上林湖荷花芯越窑遗址,碧波荡漾,青山叠翠。随处可见的青瓷碎片,或镶嵌在山坡,或散落在湖畔,随便捡起一块,就能触摸到1000年前的历史。据了解,东汉中晚期兴起的越窑青瓷有着1000多年的辉煌历史。上林湖越窑遗址现存113个窑址,遍布13平方千米的遗址保护区,荷花芯遗址是最早发掘的窑址之一。

    李军告诉记者,从目前海外出土资料看,越窑青瓷早在东晋时期就随僧使商旅输出海外,唐代开始大规模输出,晚唐至北宋初达到鼎盛。明州(宁波)港是唐、五代和北宋越窑青瓷输往海外的最主要港口。李军说,1973年至1975年,在和义路姚江南岸唐代海运码头遗址考古出土700余件越窑青瓷,即是上林湖荷花芯等窑场生产准备运销海外,却因运输破损而丢弃的贸易陶瓷。据介绍,五代时期,明州港是吴越政权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史料记载“吴越航海所入,岁贡百万”,越窑青瓷海外贸易成为吴越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李军说,从海外考古资料来看,越窑青瓷贸易范围遍及亚非各国沿海主要港口与城市。丰富的越窑青瓷海外遗存勾勒出唐宋时期越窑“海上陶瓷之路”的交通路线轮廓。从明州港出发的航线主要分为两条,一条是东北方向前往朝鲜半岛、日本;一条是从明州港南下,过台湾海峡,至东南亚经马六甲海峡前往南亚、西亚乃至东非等地。菲律宾、印尼、泰国、巴基斯坦、伊朗、埃及等地均有越窑青瓷出土。据了解,2003年至2005年,印尼爪哇井里汶海域发现一艘沉船,出水的49万多件器物,越窑青瓷占30余万件。此外,在伊朗、伊拉克、埃及均有越窑青瓷被发现。

    李军说,越窑青瓷除了产品输出,制瓷技术也通过“陶瓷之路”向海外传播。据考证,在韩国600多个地区考古发现的1700余处青瓷窑址中,无论是窑炉的构筑、规模、用材,还是窑床窑具的排列、器物装烧的工艺与产品形制,都与越窑相类似。此外,越窑青瓷还对日本与埃及的制陶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越窑青瓷的输入,9世纪起,日本的制陶业盛行模仿越窑青瓷,他们烧制的罐、瓶、碗、钵等器物在造型、釉色、纹饰上与越窑青瓷十分相似。9世纪至10世纪,埃及也仿制出越州窑瓷。

    李军说,越窑青瓷是东西方之间贸易往来的主要商品,也是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