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宁波新闻·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5月2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2013年初我市确定了五年治堵的总体思路与实施路径。今年是我市正式启动城市交通治堵工作的第五年,治堵成效如何——

交通现状,是否值得你点个赞

昨日下班高峰时段,车流行进在东部新城一条主干道上。 (徐能 摄)
韩立萍 制图

    本报记者 包凌雁 通讯员 陶玲玲

    家住城西的王小姐早上前往东部新城上班时,总是习惯性地打开手机上的地图软件,看看道路的拥堵指数再决定走哪一条道路。

    同一时间,她的同事正通过无线公交查询轨道交通和公交班次,来计算两者是否“无缝对接”。

    出行,或许是“互联网+”时代,唯一无法线上解决的“实体”行为,人们对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是对生活高品质诉求的体现。

    那么,市民对我市交通现状是点赞还是差评?人们期盼的交通又该是什么样的?宁波市统计局昨日出示的这份一季度交通出行公众满意度调查或许可以给出答案。

    治堵满意度总体评价良好

    公交专用道由原来的10公里到现在突破100公里;早晚高峰时段运营时速提高至14公里;主城区完成近70个老小区的停车位改造,新增停车位9400余个;公共自行车已建成网点1400余个,投放自行车3.6万辆,租借量已经突破1亿人次。

    今年是我市正式启动城市交通治堵工作的第五年。我市逐步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交通模式,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为缓解交通拥堵的根本途径。对此,宁波老百姓也十分认可。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市治堵工作成效满意度得分76.9分,其中选择“满意”的公众比例为40.4%,较上年的33.4%提升了7.0个百分点;选择“不满意”的公众比例为4.7%,较上年的15.6%下降10.9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市民对我市交通出行的总体评价良好,总体满意度为76.2分。其中,选择“满意”的受访者比例为28.8%,而选择“不满意”的比例由去年的7.1%下降到2.0%。

    从调查的三个方面来看,公众对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最高,满意度得分80.6分;其次是对交通秩序的评价,满意度71.6分;而基础建设评价相对较低,满意度得分仅为63.5分,与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相差17.1分。

    从各个区县(市)来看,各地对交通出行的总体评价较为均衡,大部分地区满意度在75分以上。其中镇海区得分最高,为78.7分;其次为象山县77.5分。从城乡来看,农村居民对交通出行的总体评价略高,满意度为77.1分,高出城市居民1.6分。这表明随着这几年公交改革和农村客运推广力度加大,农村地区出行难题正在逐渐得到改善。

    私家车大幅度增加高峰时段出行难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逐渐增加,全国有三分之一的城市高峰通勤受到拥堵的威胁,60个主要城市中有32个高峰拥堵延时指数超过1.8,也就是说正常情况通勤30分钟在这些城市会增加24分钟,达到54分钟。同样的情况,在宁波的中山路、通途路、机场路等主干道的高峰时段也十分突出。“如果遇到雨天,早高峰的机场路快成了停车场,这种情形可以和上海比拼了。”市民张小姐说。

    调查显示,早晚高峰时段,机场路私家车成市民主要出行方式。一季度数据显示,私家车成为我市市民出行首选,选择比例高达40.0%;其次是步行、私人自行车(电瓶车),比例为30.8%;选择轨道、公交、公共自行车等公共交通方式的市民比例为25.1%,位列第三;而选择班车、出租车等其他交通方式的比例最少,仅为4.1%。

    调查特别针对造成我市交通拥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高峰时段车流量过大”是我市交通拥堵的首要原因,选项比例为55.7%。紧随其后的是“电瓶车肆意行驶,交通事故频发”,选项比例也有55.4%;此外,“汽车增长速度过快”(47.8%)、“政府对多处道路进行维修改造”(45.0%)以及“司机、行人文明交通意识淡薄”(42.7%)等也是造成我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

    对海曙区、江北区及宁海县交通拥堵原因的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受访市民认为“市区多处道路进行维修改造”也是造成拥堵的主要原因;而在象山县,49.5%的市民认为“司机与行人文明交通意识淡薄”造成拥堵。

    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仍待提升

    城市拥堵治理事关民生,是百姓的关注热点也是政府的工作重点。陈师傅是515路公交车的司机,每天开车行驶在中山路上的他,希望宁波进一步普及公交车专用道,加强对公交车专用道的管理,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有效缓解道路拥堵。

    这几年,虽然我市交通治堵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市民认为的短板也非常显眼,比如基础设施满意度仅得63.5分;对服务质量和交通秩序表示满意的公众比例分别下降6.1个和3.1个百分点;闯红灯等不文明交通行为仍较普遍等。

    在市民眼中,交通基础设施满意度偏低。调查数据显示,公众对我市城市道路和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评价明显偏低,满意度仅为63.5分,位列各评分项末位,与交通秩序满意度相差8.1分。

    其次,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仍待提升。虽然公众对我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评价在分项中最高,但与去年相比,对此表示“满意”的公众比例由46.3%下降至40.2%。同时,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受访者比例下降较为明显,由38.0%下降至25.1%。

    不文明行为仍较普遍,交通秩序有待改善。在对我市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调查时发现,“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现象在我市仍较普遍,选项比例高达55.6%,此外“违法停车”“行人不走人行横道”及“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上的行人”等不文明行为依然存在,比例分别为48.3%、46.1%和41.7%。不文明交通行为的存在使得我市交通秩序满意度得分不高,为71.6分,低于最高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9.0分,且对交通秩序表示“满意”的公众比例较上年下降了3.1个百分点。

    2013年初,我市确定了五年治堵的总体思路与实施路径,正式提出要逐步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交通模式。同时,全面推进道路网络完善、公共交通提升、慢行交通提升、停车体系优化、交通管理优化、需求管理强化等“六大行动”。

    分析调查数据发现,要改善我市交通状况,仍需从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及交通秩序三方面采取不同措施,努力营造“有序、畅通、安全、舒适、和谐”的交通环境,让百姓真正能够畅行甬城。

    受调查市民认为,要改善交通状况,首先必须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调查中,城乡居民就此提出了几条相对集中的建议。其中,城市居民认为最为主要的是“继续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65.3%)和“提升城市道路质量,减少维修改造次数”(60.6%);农村居民则希望政府“做好质量监管、日常养护等方面的工作”(64.5%)和“增加公共财政投入”(62.8%)。

    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针对如何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57.0%的受访者选择“普及智能公交站牌,使乘客可实时掌握车辆行进情况”;52.4%的受访者选择“科学设计公交网络”;50.6%的受访者选择“延长营运时间,增加晚班车”;此外,分别有48.0%和45.9%的受访者选择“整治共享单车‘乱停车’问题”和“在规范前提下适度发展网约车等新型交通模式”。

    提升公众文明出行意识,改善交通秩序。调查针对如何改善我市交通秩序收集了公众意见,结果显示,“提升司机、行人文明出行意识”选项比例最高,为66.0%;其次为“避免多处道路同时维修改造”(61.4%)以及“合理规划道路交通”(60.0%);其他依次为“清理整治‘马路市场’、‘马路停车场’,加强路面执法”“完善交通管理条例,加大对交通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以及“增加路口交警人力投入”,选项比例分别为59.6%、58.1%和41.8%。

    治堵要避免“脚痛医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私家车的爆炸式增长,市民在高峰通勤时饱受拥堵之苦,本来半个小时的车程经常要花上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劳心又劳力。为了治堵,各个城市“高招”频出。我市也在2013年初确定了五年治堵工作的基本思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市民对于目前我市交通总体给出一个良好评价的同时,对交通基础设施、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等方面仍有诸多的不满意。

    一个城市的空间资源在总量上是有限的,要从根本上缓解交通拥堵还得深挖已有的交通资源,充分提高其利用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但是在大力建设轨道交通、增加公交路线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意识。不然,往往会出现如下的尴尬局面:一边是地面私家车许久挪不开步,一边是公交车、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上座率不高。

    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发达的公共交通当然不可少。然而城市交通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事关整个城市功能的规划、市民文明出行的意识、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路网结构等问题。要根治拥堵的顽症,改善城市交通的状况,应避免“脚痛医脚”,需要从交通文明、社会治理创新、城市功能合理规划、公共交通优先建设等多个方面下刀用药。(黄丽娟) 

    治堵,外国方法可借鉴

    世界著名城市中,鼓励公交与限制小汽车并举的事例不胜枚举。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由于私家车急剧发展,巴黎的城市交通几近瘫痪。如今,巴黎设置了480多条全天或部分时间禁止其他车辆使用的公共汽车专用道。对于小汽车,巴黎市政府规定,每逢空气流通不畅的无风日,则采用分单双号车牌形式来限制轿车进城。

    伦敦对拥堵问题的解决方案第一项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伦敦市内的地铁网络非常发达,共有11条线路,运营里程达400公里,并且在大伦敦城市圈还拥有300公里的市郊铁路,这使得上班高峰期间,75%在中心区上班的人群可以通过铁路抵达目的地。与此同时,从2011年1月开始,伦敦交通拥堵费上涨到10英镑。这一政策使伦敦市中心的交通流量减少了21%,与收费前相比,每天进入伦敦市中心的车辆减少了约7万辆。  

    用经济杠杆缓解交通难,也是韩国首都首尔的做法。1996年底韩国首都将汽油税提高了一倍,并征收道路使用费。在拥堵最严重的时段对市中心的两条主干道车征收拥堵费,每辆车收2000韩元,但又规定,如果一辆车内乘员超过3人,就可免交费。同时提升城市公共停车场的收费价格,商业中心和办公楼附带的停车位数量也被削减。这一规定出台后,汽车通行量减少了9%,其中小轿车减少了53%,通行速度提高了一倍。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