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和汪涛查看小微水体。(何峰 摄) |
|
汪涛(左)向本报记者讲述治水督导故事。 |
本报记者 金 波 王 博 通讯员 徐益霞 上周五,记者来到东钱湖,跟随市派剿劣督导员汪涛查水治水。 笔者如约来到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同汪涛汇合后,一起前往千年古村韩岭,督导前街沟溪、后街沟溪和塔沙岙水库的治水工作。 汪涛是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组织部干部科的一名工作人员,非科班出身的他,却对治水流程了如指掌。“门外汉快速进入角色靠的是‘嘴勤’和‘腿勤’,不懂就问,跑现场不能怕吃苦。” 在东钱湖,像汪涛这样的督导员还有10名,总共对接4个村的10条劣Ⅴ类水体。从管委会前往韩岭村的途中,汪涛介绍了东钱湖镇的剿劣情况。他说,东钱湖剿劣有两大特点:重视程度高,已安排专项资金750万元,对每一条挂牌河道制定“一河一策”方案;推进速度快,市里要求年底前完成剿劣任务,区里自我加压提前到5月底,比市里的要求提早半年多。 一路上,一条条小河在绿色簇拥中注入烟波浩渺的东钱湖,初夏胜景层层展开。“多年来,东钱湖在治水工程中引入景区化理念,无论是马山湿地的改造,还是小河岸的修复,尽量按景区标准打造。你们看,环湖路上处处是景。”汪涛指着车窗外的美景说。 “来之前我查过地图,‘前街沟溪’‘后街沟溪’‘塔沙岙水库’好像离得很近,有什么渊源吗?”笔者问。汪涛伸出手,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前街沟溪、后街沟溪和塔沙岙水库是东钱湖韩岭村的重要河道水体,彼此连通,两条沟溪属上游同一源头,又穿韩岭村而过,最终汇入东钱湖,牵一发而动全身。” 汪涛说,“我们把自己比喻成‘老中医’!既要有‘望闻问切’为河道治病的功夫,也要有胆大心细的干劲儿。水是东钱湖的生命,只有把上游治理好了,下游才不会遭殃!我的职责是协调各部门工作开展,督促完成‘一河一策’‘一点一策’整治方案,及时查看上报的治水进度。” 十五分钟后,抵达韩岭村。“前面就是前街沟溪!”刚进村,汪涛就进入了工作状态。他把笔者带到一块立在河边的公示牌前,自豪地说:“这个是我们督促村里弄的,之前宁波大的河流和湖泊都有河长公示牌,我们就寻思着给小微水体也立上一块,水体情况、第一责任人、举报电话等全部公开,方便村民监督。”如今,东钱湖镇每个小微水体都有了公示牌。 继续往前走,一片工地映入眼帘。“比之前好多了,回头我去找下施工方,得表扬一下。”原来,这里是韩岭古村改造工地,是东钱湖开发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项目。以前,工地和河道之间没有阻隔,常有泥土和砖头瓦块掉进河道,给水体造成了污染。汪涛在督导中发现了这个问题,马上找施工方协商,最终在施工区和河道之间建了一道分隔墙,防止废弃物及土方开挖带来的环境污染。眼下进入汛期,汪涛每周都会到现场查看水位情况,督促施工和生活垃圾及时处理外运,叮嘱塔吊运转路线不要过河道。“把每一段当最后一米来管理,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才能确保河道万无一失。”他说。 途中,一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手握竹竿,在打捞河面漂浮物。几位村民围在旁边议论:“水本来也不干净,这样有点白费劲。”“改造雨污水管,地砖都得撬开,真是麻烦!”……汪涛凑上前去,耐心解答:“要把河道治理好,解决生活污水直排是咱们村的当务之急。眼下麻烦一点,但从长远看,绝对是受益的。” 在东钱湖,韩岭是人口最密集的村庄,当地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加起来有3000多人。笔者踱步粗略计算了下,从民宅和古村改造工地到东钱湖,距离最近的地方不过几十米,很难想象,这里生活污水的直排给河道造成的压力有多大! 即将结束督导工作时,汪涛提议到韩岭古桥上吹吹风,再欣赏一下江南水乡的美景。从桥上望去,看到一条水蛇畅快地游走时候,我们都忍不住叫了起来!的确,站在桥上,透过水面可以清晰地看到水蛇身上的褐色斑纹。 “塔沙岙水库基本完成整治了,眼下最急的是前街沟溪和后街沟溪。你有什么打算吗?”笔者问。“这两条沟溪有相当一部分是暗渠,自净能力较差,加之村民生活废水倾倒等现象较多,加剧了治理难度。”汪涛说,他们始终坚信“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在请教多位专家后,一个水岸同治的办法应运而生。水里,大力开展清淤工程,把鱼篓全部拔除,提升河水的流动性;岸上,除拆迁鸡鸭养殖棚外,对韩岭村的民居施行截污纳管工程,先建一个临时过渡的污水池,等年底市政管网铺好后一并纳管。 过些时日,这里将会是水上睡莲静静漂浮,水下水草轻轻摇曳。从“治湖为主”转为“湖河并治”,将治水与旅游“联姻”,东钱湖治水人用多年的坚守,换来了如今青山隐隐、绿水迢迢的大好景象,被央媒称为“城市湖泊治理与生态保育的典范”。 一阵微风吹来,芦苇轻摇,在波光浮动的水脉之中,倒映成一派令人迷醉的光影。待韩岭古村改造和新村建设完工后,环湖自行车、游艇、房车、露营等亲水休闲项目“串珠成链”,将吸引愈来愈多的人来这里领略湖光山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