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5月26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史”合著鉴人心

——读《朝内166:我亲历的当代文学》

    罗鹏飞

    八旬名编辑何启治的新作《朝内166:我亲历的当代文学》,集当代文学发展史、编辑史、作家成长史于一体。朝内166,指北京朝内大街166号,1958年起,人民文学出版社便在这幢五层大楼内办公。全书以27篇人物记为主干,其中作家、评论家、编辑出版家专辑写了冰心、秦牧、王火、范若丁、冯立三、陈忠实、张炜等15人,领导、同事、同窗专辑写了严文井、韦君宜、牛汉、屠岸、孟伟哉、缪俊杰等12人。读者可从中鸟瞰当代文学发展的风云变幻,了解那些名著的诞生细节,看人文社各大名编的多姿风采……

    每一篇都是高度浓缩的人物传记,友情爱情人情,家庭社会国家,历史与现状,均有涉及。书中内容,有的是作者面谈采访所得,有的从书信往来中摘取,也有引入当事人的原著,文章严谨几乎达到了苛刻的程度。何启治写人物融入真情,对老作家在“文革”中所受的磨难感同身受,足见他与所写人物间的深情厚谊。他披露文坛风雨真相,娓娓而谈言必有据,从容不迫表达真情,探求真理举重若轻。

    何启治笔下的人物,往往有着异于常人的毅力:王火创作《战争和人》三部曲,从1950年起笔到1990年收笔,历时40年,26岁写到66岁,搜集上千万字的资料,他常常把自己的腿和桌脚绑在一起,伏案写作,一个字一个字地填满了10多斤重的稿子;孟伟哉创作《昨天的战争》,历时35年;姚蜀平创作《悲情大地》,从思路萌发到出版,亦历经整整30年。其实,何启治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他盯梢陈忠实20多年,最终催生了《白鹿原》这一巨著的问世。其间,为极力推动《白鹿原》的出版和评奖,前后写了10多万字的荐介文章,他以愚公般的执着,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心血。

    40多年来,经何启治编辑并负终审责任的长篇小说有一两百部。他认为,做当代文学的编辑必须有胆识,有勇气,有担当。如他编辑《白鹿原》和《古船》时,把个人的得失利害彻底忘却,坦然面对一切的可能,与作品共荣辱,与作者同进退。他说,编辑匠与编辑家的区别在于,编辑匠编一本书,编完就完了,编辑家编了一本好书,还有许多工作要继续做。“名编”为“名著”之诞生而甘冒风险,何启治创造了编辑生涯中的唯一,他既是《白鹿原》的组稿人、终审人,还是责任编辑。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情与世情相互联动的对应关系,深蕴于文学的历史演进中。实践证明,好的文艺生态由四方面要素组成:作品品质、中肯评论者、热情读者及作品存在的社会宽容度。

    当代文学是流动的文学巨流,构成当代文学史基石的,是优秀作家及其作品。何启治认为,一个作家要取得优异的创作成果,必须有丰富坚实的生活体验,有深刻的思想感悟,有行之有效的艺术手段(语言、构思、表达技巧等),还要有激情和勤奋执着的创作热情。作家成熟的标志可以从他的主要作品中找到脉络。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娱乐消遣、审美价值、认识价值和教化作用等多种功能。作家孙惠芬认为,文学的担当与责任体现在:世界发生变化,文学必须做出相应的反应。不管如何变化,作为文学,一点必须坚守,那就是对人的精神困境的探索,对人的生存奥秘、人性奥秘的探索,因为揭示人性困惑和迷茫的历史,是作家永远的职责。而新闻理论家、散文家梁衡则说,“一个人,不管自觉不自觉,只要他为世界留下一份有价值的文化遗产,便可永恒。”

    《朝内166:我亲历的当代文学》全书近50万字,我相信,真正热爱文学的人一定会有兴趣精读此书的。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