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社科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6月0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赢剿劣攻坚战 夺取治水新胜利

丁安 绘
王铎 绘
焦海洋 绘
高晓建 绘
3月25日,宁波市全民剿灭劣Ⅴ类水攻坚行动出征仪式举行。(资料图)

    今年初,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吹响了向劣Ⅴ类水决战的冲锋号。剿劣行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深入实践,是彰显山清水秀的江南风光,还广大人民群众碧水蓝天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举措。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 “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的目标要求,把剿灭劣Ⅴ类水作为宁波建设成国际港口名城和东方文明之都的必破之题,打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的关键之招,增进民生福祉的德政之举。

    3月25日,我市在月湖综合整治工程现场举行全民剿劣攻坚行动出征仪式,当天,全市300多个剿劣专项工程项目集中开工,市委、市政府提出“奋战两百天,剿灭劣V类水”,吹响剿灭劣Ⅴ类水决战决胜的号角。为全面贯彻落实省里和市里剿灭劣Ⅴ类水的决策部署,我市社科理论界组织开展“社科理论工作者赴治水一线”调查行动,深入治水现场,聚焦我市剿劣重点难点,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普及剿劣社科知识,发挥专业技术特长,为打赢剿灭劣Ⅴ类水攻坚战、奋力夺取“五水共治”全面胜利提供智力支持与学理依据。(李磊明) 

    吹响剿劣决战决胜的号角

    任春晓              

    一、剿灭劣V类水是五水共治工作的延伸和强化

    浙江本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单位面积水资源量在中国排第四,属于相对丰沛地区,但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80%集中于山区,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浙东是重点缺水地区,还存在着供需缺口大、结构矛盾突出、污染严重、有效利用率低等四大突出问题。正因为此,2013年11月29日,省委、省政府下达“五水共治”动员号令,站上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起点,以此倒逼经济转型。

    自2013年到2016年底,三年“五水共治”成绩斐然:从全省看,221个地表水省控监测断面中Ⅲ类以上比例为77.4%,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劣V类比例为2.7%,同比下降4.1年百分点;河长制领跑全国,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吸纳了浙江的治水经验。从宁波看,清理黑河、臭河、垃圾河1062公里,累计清淤河道2000多公里,河网年引水量达到2.5亿方,新增处理能力25.5万吨/日,新实施1280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关停并转重污染行业企业289家,全面完成整治、关停、搬迁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4625家。在治理污水方面,水岸同治,科技助力,基本消除境内黑臭河道;在防洪排涝方面,流域、区域统筹,系统实施重点治水项目;在供水方面,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中心城区供水管网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全部喝上优质水库水;在节水方面,机制为先,顺利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

    在“五水共治”提前完成预定的任务、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市委、市政府乘势而上、乘胜追击,及时提出剿灭劣V类水的计划,找准了美丽宁波建设的切入点、发力点,开启了全面治水的新征程,迎来了水污染治理升级版,这是巩固和深化前期治水成果的“追寇战”,是高质量均衡性发展的“倒逼战”。根据《宁波市劣Ⅴ类水剿灭行动方案》,宁波将在今年7月底前消除市控劣Ⅴ类断面,10月底前消除县控劣Ⅴ类断面,12月底前消除其他劣Ⅴ类水体,已经消除的必须严防反弹。到2020年,宁波要基本建成“污水零直排区”,实现辖区污水全收集、管网全覆盖、雨污全分流、排水全许可、村庄全治理;沿河排口晴天无排水,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

    二、剿灭劣V类水是建设美丽宁波的基础和关键

    建设美丽宁波必须剿灭劣V类水。过去十多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把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看成是最大的民生实事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03年11月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建设生态市的决定》,2010年7月宁波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宁波市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2013年5月十二届五次全体审议通过《中共宁波市委关于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宁波的决定》。现在,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正式批复同意宁波入选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宁波正围绕国土空间优化、产业与能源结构转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态文化培育、制度创新和建设等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积极探索东部沿海港口和重化工业城市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和新机制,争取到2020年形成绿色发展的“宁波样本”,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提升城市品质需要剿灭劣V类水。2015年9月市政府提出《提升城乡品质,建设美丽宁波——中心城区品质提升专项行动(2015-2017)》。在打造“亚太国际门户、山海宜居名城”的“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的努力中,宁波已经在做“三江六岸系统提升工程”和“水体环境质量提升工程”,按照“市民之江,城市之魂”的定位目标,将三江六岸塑造成为宁波时尚水都的核心代表区域,展示宁波城市形象的滨水公共空间和城市活力功能带;系统推进中心城区河网水系水体环境改善工作,注重河道生态保护,按照河网水系规划实施河道瓶颈沟通工程,改善局部片区河网水系及支流河道的水质和水环境,建立城区内河定期疏浚机制,逐年分步实施内河水系沟通工程、城区内河生态综合整治工程,进一步改善城区内河水质。而现在把河流的治理和水质改善推向全境,只有全覆盖消灭“劣V类水”,高标准提升整体水质,才能真正彰显宁波山清水秀的江南自然风光,真正落实“两山理论”。

    三、剿灭劣V类水是锻造宁波“铁军”的平台和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今年年初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从严锻造“四铁”干部队伍的决定》,为宁波从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忠诚干事政治过硬、担当干事本领过硬、奋发干事实绩过硬、为民干事责任过硬、干净干事廉洁过硬”的宁波铁军不是凭空形成的,而是在改革发展稳定主战场中、在干事创业闯关夺隘中、在为人民大众服务中铸成练就的,只有在大干苦干实干中才能创造出经得起检验的一流业绩,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点赞。

    剿灭劣V类水是“建设‘名城名都’的必破之题,是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的关键之招,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德政之举,是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开局之仗”,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试金石”,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踏脚石”,也是砥砺浙江治水铁军的“磨刀石”。全市各地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坚持全域覆盖确保全域“无盲区”,坚持统筹治理、长效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以最大决心彻底剿灭市控和县控断面的劣V类水,以最大力度加快打造美丽宁波。

    (作者为市委党校教授)

    五大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六化协同”战略的有效抓手

    孙琼欢              

    一、剿灭劣V类水是五大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是适应新阶段、应对新挑战、引领新常态的发展新理念,将有力引领和推动新的发展实践和理论创新。大力推进剿灭劣V类水行动是五大发展理念在宁波的又一次坚决贯彻与生动实践。

    一是以创新理念引领剿灭劣V类水行动中的治理要素创新。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内涵,剿灭劣V类水行动不断创新治水技术,创新以“河长制”为核心的小微水体治理机制,创新治理方法实现从运动治水向制度治水的迈进,全面践行了创新理念。二是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剿灭劣V类水行动的目标设定。协调发展理念要求处理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剿灭劣V类水行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根本目标在于保持生态文明与其它文明形态的综合平衡,强调各形态间的相互配合协同发展、整体提升。三是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剿灭劣V类水行动的根本导向。绿色发展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剿灭劣V类行动的根本导向在于筑牢生态安全红线,引导人类有度有序有理有节利用自然资源,是对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日益凸显的矛盾的一种有益探索。四是以开放发展理念引领剿灭劣V类水行动的总体布局。开放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内外联动规律性的体现,剿灭劣V类行动以开放的视野把治水工作放在宁波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中谋划、落实,强调治理焦点从断面向全域迈进,开创了此项行动的大视野大格局。五是以共享理念引领剿灭劣V类水行动的最终归宿。共享的诉求是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剿灭劣V类行动积极发动多元主体,开拓了民众参与路径,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治理格局。不仅实现了治水为了人民,治水依靠人民,而且由民众分享治水成果,提升了获得感,践行了共享的价值理念。

    二、剿灭劣v类水是实施“六化协同”战略的有效抓手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国际港口名城,努力打造东方文明之都,最关键的是要把握新方位、践行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实施产业高新化、城市国际化、发展均衡化、建设品质化、生态绿色化、治理现代化的“六化协同”战略。“六化协同”是市委在全面分析宁波所处的历史新方位和发展新定位的基础上,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中“生态绿色化”是“六化协同”总方略中的重要内容,与其它的五个要素相互联动,是引领宁波绿色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剿灭劣V类水行动是实施“六化协同”战略、推进生态绿色化的有效抓手。

    一是剿灭劣V类水是实践“六化协同”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六化协同”把“生态绿色化”,加快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战略部署的重要环节,致力于宁波市的生态优美、环境友好建设。剿灭劣V类水行动以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为方向,追求的是经济社会生态统筹发展,努力推动经济持续发展、污染持续减少、生态持续改善,体现了生态绿色化的基本要求。剿灭劣V类水行动中对水质提升的追求,也是“六化协同”战略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二是剿灭劣V类水是“六化协同” 战略的具体落实。实施“六化协同”战略,关键在落实上下功夫、见成效。否则,再好的部署也会落空,再好的蓝图也难实现。剿灭劣V类水行动,把加强生态治理,推进生态绿色化这一战略,通过机制建设落实到各部门工作中去,是对战略目标的落实和实践。三是剿灭劣V类水是“六化协同”战略价值取向的重要体现。努力把宁波打造成为独具魅力的生态宜居、山海宜游、现代宜业之城,带给民众绿色的生活方式,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让民众共享生态绿色化的成果,是“六化协同”中生态绿色化战略部署的价值取向和根本落脚点。剿灭劣V类水行动不仅体现在鼓励民众参与,形成了政党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治理格局,而且还通过此项行动净化水质,优化环境,让民众共享治理成果。

    (作者为市委党校教授)

    建立水污染治理的共治共建共享机制

    吴玉霞              

    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战略性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社会资源。2014年以来,浙江省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责任感和坚定特色发展的决心。2016年4月浙江省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0月发布《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12月发布“劣Ⅴ类水剿灭行动方案”,今年全省发起了“劣Ⅴ类水”剿灭战,这表明浙江省的水污染治理已进入攻克顽疾的纵深阶段。

    按照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的高低,我国水质分类标准把地表水分为五类,“劣V类水”是污染程度已超过V类的水,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污水。“剿灭劣V类水”实际上就是对水污染进行坚决果断的治理,在全域内彻底消除水体污染。水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综合的社会工程,需要我们建立起水污染治理的共治共建共享机制,形成促进政府、市场、社会、公民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的合作治理,最终取得剿灭劣V类水的最佳绩效。其中,“共治”体现了多元主体的协同关系,“共建”体现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共享”治理成果是人民群众的应有权利;“共治”是关键,“共建”是前提,“共享”是目的。

    一、水污染治理中的政府机制

    政府的引导和统领作用,表现为提供制度性公共产品、加强跨部门协同、加强条块协同、加强跨流域协同等四个方面。

    一是提供制度性公共产品。污水治理最主要的责任主体是政府,政府除了治理污水,还要建立能够有效治理的制度和平台,也就是制度型公共产品。当前需要加强污水治理的规划和政策整合、加强行政监督和绩效评估等制度建设,破解法律和政策交叉重叠的问题。

    二是加强跨部门协同机制。2016年浙江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提出了9类举措,265项工作任务,涉及十余个牵头部门,很多单项举措不止一个牵头部门,这就亟需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提高统筹能力,提高综合效应。

    三是加强条块协同机制。基层水务管理既有纵向的上级政府指导、管理,又有横向同级部门间的协作,条块分割使得水务工作内容交叉重叠,影响管理绩效,因此,应加强“条”的统筹功能,加强“块”的属地责任。

    四是加强跨流域协同机制。跨行政区域流域应由所在区域共同的上级政府建立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施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

    政府不仅要转变职能,还要转变职能的履行方式,避免出现缺位、错位以及监管不当等现象。政府还可以让渡出部分“五水共治”的管理和维护权限,引进专业的工程企业或者管理公司进行综合治理,并根据整治成效付费。

    二、水污染治理中的市场机制

    目前,推进“五水共治”的核心动力是政府,市场主体自愿手段和信息手段尚不足。水污染治理的关键是如何减少和弥补其负外部性的问题。完善水治理的市场机制关键是克服两个问题:一是因水环境成本外部化而导致的企业治污缺乏内生动力的问题,企业都希望能搭便车,不支出污水治理的成本。二是水资源要素非市场化导致的价格调节机制失灵问题。因此,建立治理水污染的市场机制,就是要实现水资源要素市场化,同时将水污染成本内部化。前者是解决生产“输入端”要素利用问题,后者是解决生产“输出端”污染排放问题,两者缺一不可。仅仅关注生产“输入端”和“输出端”还不够,中间的关键变量是产业转型升级。治污为先,但是不能就治污而治污,而是要谋划产业升级,通过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等方式,降低污水的处理量,才能实现源头治理。

    水环境治理需要建立和完善市场激励机制、利益平衡机制,将水环境治理的成本与收益,通过市场机制传递给企业主体,以经济杠杆来引导企业主体从“倒逼”转型升级变为“主动”转型升级,从而形成水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作为水治理的主体之一,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时,也应考虑社会利益和长远发展,并自觉承担起维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实现从“制污”到“治污”的转变,增强水治理的可持续性,最终实现共享。

    三、水污染治理中的社会机制

    公众是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水污染,公众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发动公众参与不仅必须而且可行。建立水污染治理的社会机制,就是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社会力量,不仅要充分发挥环保类社会组织的力量,还要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群团组织和社会公众的力量。

    首先,加强水资源、水环境、水污染的信息公开机制。建立社会机制的关键是发展以知情权为基础的公众参与。只有加大水污染治理的信息公开力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并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方能提高合作治理的总体效果。

    其次,建立第三方的监测机制和水污染的举报奖励机制。尤其要加强环保类社会组织的培育,环保类社会组织因其专业性、志愿性、非营利性等特征,能有效弥补政府行政机制和市场逐利机制之不足。积极拓宽社会参与的渠道,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多元监督主体构成的监督网络。公众参与不仅能减少企业的投机行为,还能有助于优化政府决策体系。

    再次,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工青妇社会团体、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倡导居民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减少生活污水来源,使人人成为五水共治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监督者,将治水精神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户家庭。

    最后,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作用,建立“政府—科研机构—市场”的生态技术推广和应用的产业链,充分发挥好环保技术推广在水污染治理中的整体优势。

    (作者为宁波工程学院副研究员)

    剿劣行动亟需 亮出严格执法的利剑

    张二华            

    宁波剿劣的大幕已拉开,任务已明确,战斗已打响,全市市民翘首期待剿劣战役的成功战果。依法治污、依法治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目前,污水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已日益完善,国家层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省级层面则有《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宁波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宁波市河道管理条例》《宁波市城市排水和再生水利用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法规,这为依法治污和剿劣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依法治污,必须严格执法,必须勇于、善于向偷排漏排等不法行为“亮剑”,为剿劣行动保驾护航,实现剿劣成果的长效化。

    一、严格执法,严要严在源头管控

    污染的水体只是病灶,病根则在岸上,剿劣行动要真正做到“药到病除”,就绝不能再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老路,而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源头管控才是水污染防治执法的制高点,严格执法也因此一定体现在污染源头的严格管控上。从各地“五水共治”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来看,排水许可管理是解决污水源头的一项有效制度。因此,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和《宁波市城市排水和再生水利用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排水许可管理制度。同时,加大排水许可执法力度,对于尚未纳入或不愿纳入排水许可管理的有关企业和单位,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强制纳入排水许可管理,对于已经纳入排水许可管理的企事业单位,要重点做好偷拍漏排的动态督查和执法力度,将排水许可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严格执法,严要严在标准统一。严格执法是关乎法律权威及其生命的大问题,执法标准的统一,执法过程中的公平、公正是维护法律权威的必要条件。在剿劣执法过程中,一方面,要坚决摒弃“抓大放小”的错误理念。“五水共治”以来,水环境虽然得到有效改善,但是中小工业企业偷排漏排,餐饮、洗浴、洗车等沿街沿河店铺私接乱排,老旧小区雨污混流,是导致一些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部分河道水质并未能得到有效提升的主要原因,剿劣行动啃的正是这块“硬骨头”。而剿劣行动要想达到“治小病,除大患”的目的和功效,在执法过程中,就要做到“重点突出,大小共治”。同时,在剿劣执法过程中更要杜绝“避重就轻”的错误标准,决不能因为一些企业因为是行业龙头企业,是重点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大,在执法过程中就“网开一面”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既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法则,也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司法原则,剿劣目标终将难以得到实现,其成果也不能得到有效维护。因此,在剿劣执法过程中,既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也要有“刮骨疗毒”的勇气,需要以“零容忍”的严格执法态势拔大小病根、除大小病灶。

    二、严格执法,严要严在查处有方

    在剿劣行动的严格执法,严要严在案件的查处上,要把创新执法查处的方式方法,提高违法违规案件查处率作为严格执法的突破口,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破,达到“查处一起,威慑一片”的执法效果,增强剿劣执法行动的威慑力。首先,要高度重视执法的组织创新,在推行和完善综合管理河长的同时,积极探索执法河长制度,将河道执法落实到人。要拓展参与渠道,创新参与方式,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激发民智、发挥民力,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河道违法违规案件的发现和举报中来,形成涉河违法违规案件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其次,也要高度重视执法的模式创新,要以综合执法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公安、城管、环保、水利等部门在案件发现、取证、查处等各个环节的联合执法和督查的工作机制,深化“督查+执法”模式,不断创新案件发现和查处机制。最后,还要高度重视执法的技术创新,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主要河段,重点入河雨水口和排污口,安装水质智能传感装置,强化河道水质数据的动态监测和及时分析处理能力,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在污染源摸排和违法案件取证中的作用,增强剿劣执法的针对性,提升执法效率。

    三、严格执法,严要严在惩治得力

    违法排污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乃是企业和个人的自身利益使然。污水的达标排放是需要花费数目不菲的治污成本,偷排漏排就是将这一企业内部成本外部化,这是在江河湖泊上不断上演一幕幕“公共地悲剧”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剿劣执法过程中,对发现的劣Ⅴ类水周边所有违法行为将严肃依法依规查处,该拆当拆,该关当关,该罚当罚,对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同时,建立执法和司法之间的“两法”衔接机制,提高水污染违法案件的惩罚力度,使得违法排污的期望成本高于违法所得,要让遵纪守法成为企业和公民的理性行为和自觉行为。

    (作者为宁波大学副教授)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