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6月08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情练达即文章

    楼伟华           

    微信刚刚面市时,往往先被年轻人所热爱,但有一位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生的老人,几年前就把微信玩得很溜,视频聊天、消息推送、朋友圈点评、开公众号……样样在行,绝不输年轻人。他还调侃说:“你们不要认为我已经75岁落伍了,告诉你们,我也是70后。”如此,他并不是要扮嫩,而是心态年轻,对人对事热情而专注。

    他就是张登贵先生。

    缘于年轻的心态和对人对事的热情专注,几十年来,他一直在执着地做着一件事:关注新闻并进行评论。他的时评,不是人云亦云四平八稳的,大多是有刺的,针对时弊“刺”不留情,很有匕首和投枪的做派。前几天,关于张登贵先生的“刺”文章的研究,“天一观点”微信公众号(tianyiguandian)发表了一则微信,在朋友圈热传:《这次,我们聊的是“张登贵新闻评论的思想与艺术”》。原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举办了“张登贵新闻评论思想与艺术研讨会”。会上有专家对张登贵先生新闻评论的特点用五个字概括:一是小,评论的切入口很小,以小见大、大题小作;二是新,努力不说别人说过的话,找一个很“刁”的角度来评述,更能吸引人;三是实,文风朴实,一如清茶一杯,老友散谈,却丝丝缕缕尽入港内;四是丰,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五是深,立意高远,思想深刻,犹如针灸扎到了穴位,有痛有麻,治病救人。

    张登贵先生对自己的评价是这样的:既然来人间走了一趟,总该留下点什么。有的人走了一圈,折断了树枝,踩坏了草坪,还在这里那里刻上“某某某到此一游”,也算留了一点痕迹。不过那是对社会有害的劣迹。有的则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做一点好事,比如捡起别人丢下的垃圾,扶正被人压弯的小树,搬走挡在路中的石块,等等。我赞成后一种人生态度。我自知既不是当官的材,也不是赚钱的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一个小地方,写一点小文章,通过这种方式褒贬是非、激浊扬清,为社会进步发展、人民富裕幸福,尽一点绵薄之力。

    张登贵先生甘愿做小事,因为他认为自己就是个小人物,就说说小人物的感想,评评家长里短。笔者所认识的张登贵先生,是一个功成名就的专家、睿智亲和的长者、高大上式的人物。其实,他的人生轨迹是很曲折坎坷的,也是从社会底层摸爬滚打过来的。新中国成立前,他的父亲是百丈街一家禽蛋铺里的记账员,他小时候就生活在市井之中,后来为了躲避战乱,流落到象山的一个小山村,家庭生活困顿。这样的少年经历,使得张登贵先生很早就体味到了底层百姓的甘苦。民众的需求和企盼,作为一种原始元素根植于他的心底。后来,经过部队的磨砺,成就了他坚韧和执着的品质。

    纵观张登贵先生的时评,多是其人生经验的总结,是过滤了的生活哲学。张登贵先生有着人生的高峰期和低谷期,他曾经做过宁波驻军最高首长的秘书,也在企业基层管过仓库。这样的高与低,使他慢慢看清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看清了历史和现实的黏合轨迹,一如山间观景,山顶和山脚的视角是完全不同的,上下结合,方可观得全景和真景。由是,他的时评就显得立体、厚重和犀利。同时,他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人。2005年起,《宁波日报》以张登贵先生的笔名开设专栏“张弓慢评”,出稿不是很多,平均每年发稿20来篇,但很多有影响的评论都出自这个专栏。更重要的是其遵循的评论写作原则:不求写作最快,只求论述更深、角度更新。“想好了再说”是他的为文准则,而不是一想到就说、没想好就写。所以,虽然他“说”得很慢,却往往比别人评得“稳准狠”,说到了点子上,给读者留下独特印象。

    去年底,张登贵先生出版了《新闻评论三十八策》,旨在探索新闻评论写作的规律。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米博华在该书的序言中说:“《新闻评论三十八策》,是登贵同志多年从事评论工作的经验总结,它的价值远远超过教科书。”《新闻评论三十八策》,可以说他是从“运动员”转向了“教练员”。这本书既是时评写作的教科书,也是怎样为人处事的教科书,因为它是张登贵先生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感悟。

    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指的是通晓待人处世的经验,把人情世故弄明白,能够应付自如,就是学问和本事。张登贵先生把自己75年的人生经历,浓缩成了文字,正因为人情练达,让读者看到了他在这个世上留下的“痕迹”。就宁波新闻界而言,是张登贵先生的时评,完成了浙江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零的突破,其作品获浙江新闻奖21次,中国新闻奖3次。现已出版了5本作品集《大题小作》(1-5),浙江省记协还为他出版了个人作品精选集《想好了再说》。

    老话说,人生八十始。我们期盼还不到80岁的张登贵先生,多多为我们提供练达文章。当然,张登贵先生或许会撇撇嘴说:“我还是70后好伐?”是的,笔者更希望“80后”“90后”的张登贵先生,依然能够笔耕不辍。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