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东钱湖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检测水样。 (朱军备 摄) |
|
马山湿地 |
|
钱湖风景 |
湖泊是地球的肾。作为浙江省最大的内陆天然淡水湖,东钱湖就是一个集供水、防洪、灌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地之肾。 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造成湖泊面积缩小、污染加剧、可利用水量减少、生态与环境日趋恶化。湖泊已成为区域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最为敏感、影响最为深刻、治理难度最大的地理单元。 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铁腕治水、科学治水、持续治水,走出一条“河湖并治、水岸同治、标本兼治”之道,让一湖碧波成为一片美丽风景,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恒久资源。 治水是一场接力赛跑 2001年8月,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成立,对145平方公里的区域行使管理职能,拉开了开发建设的序幕。 2006年5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专程考察东钱湖,指出要将东钱湖建设成为“生态型、文化型的旅游度假区”。 按照这一精神,东钱湖将生态放在首要位置,把治水作为第一使命,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在有效改善水环境、科学利用水资源、着力打造水景观、系统修复水生态上形成了具有东钱湖特色的治水之道。 “宁可发展慢一点,也要把环境保护好;宁可投入多一点,也要把环境整治好;宁可阻力大一点,也要把环境建设好。”历任管委会领导班子以此为理念,一任接着一任地治水。可以说,东钱湖在省委、省政府提出“五水共治”之前就已治水,是全省最早实施全面治水的区域之一。 十多年来,东钱湖累计投入150多亿元,重点实施了清淤、疏浚、截污纳管、养殖退渔、拆违整治、村庄拆迁、工厂取缔、流域治理、强塘固防、沿山干河、生态绿化等专项工程。 “治水经历了几个阶段,先是重点治湖,然后再河湖并治;先是治理,再到治管结合。”按照这一步骤,东钱湖着手从湖泊、河网、山塘水库三大系统进行水环境的改善治理。护湖方面,截污、退渔、拆墓、搬迁村庄厂矿,优化水岸环境。从2009年起,实施了总投资6亿元的东钱湖清淤工程,一期顺利完工,累计清淤近300万立方米。治河方面,整体推进、不留死角,全面加强18条重点河道和一批小流域治理,实现了水网环保的根本好转。管塘方面,通过除险加固,确保88座山塘水库安全。 2015年10月,东钱湖成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但治水的脚步并没有停止,进而扩大了范围,向更深层次推进。 科学治水改变了生态 治水是一项系统工程、综合工程,而东钱湖由于水体量大面广,历史欠账多,周边人口多,治水难度相当大。为此,东钱湖管委会按照科学治水的总体方略,明确提出从清洁水体、改善水质、修复水生态三个层次进行治水。 2010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东钱湖成立实验室;2014年,由中科院、企业、东钱湖三方设立的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永久设立并对外开放。东钱湖治水有了强大的科研力量。 该实验室检测分析部经理杜肖介绍,东钱湖是藻类湖泊,水中的硅藻、蓝藻多,湖水透明度低。近年来,实验室对东钱湖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开展治水技术研究,尝试生态治理。2014年起,他们在下水片区水域,对1万平方米的水面进行生态恢复,试种了苦草、菹草、睡莲等常见的沉水、浅水、浮水植物。这一“水下森林”形成后,氮、磷等明显下降,湖水透明度提高。监测数据表明,目前湖面水质为III类,局部达II类。 同时,从去年起对环湖堤坝进行“生态护坎”改造。堤坝外通过抛石、打桩、堆泥,增加3米至6米的浅滩,在这些人工浅滩湿地上种植美人蕉、芦苇等挺水植物。目前,东钱湖韩岭、陶公岛、水上乐园等堤坝外已建成10多公里的“生态护坎”。杜肖介绍,对于较陡堤坝,将采取挂壁式种植方式,实验正在进行之中。 为了控制面源污染,今年起还将对沿岸停车场、环湖道路实施“沉沙隔油工程”,挖掘下沉式草坪,以过滤、净化石油类污染源。 推进“零直排区”创建 今年2月,东钱湖管委会制定了《关于创建“污水零直排区”工作的实施方案》,计划到今年11月,沿湖一带全面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彻底消除劣Ⅴ类水质;到2018年10月,整个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基本建成“污水零直排区”。 该区五水共治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助力宁波“名城名都”建设,东钱湖零直排区创建将执行高标准,即污水全收集、管网全覆盖、排水全许可、村庄全治理。沿河排口晴天无排水,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劣Ⅴ类水全面消除。 为实现这一目标,东钱湖进一步列出了十大实施重点:一是老小区、旧城区、新建小区;二是建制村、自然村、渔业村;三是镇、村工业园区;四是医院、学校、文化、宗教等机构;五是酒店、餐饮业、停车场,功能旅游项目及景点;六是农场、茶场;七是畜禽养殖场、点(户);八是公厕;九是建设工地;十是“十小”行业、沿街店铺集聚区的截污纳管情况。 据透露,在创建零排区过程中,除了优化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分类开展精细化截污纳管、全面实施生活及工业性经营场所纳管等工作之外,还将推动前堰头、郭家峙、沙家垫、红林、方水等村的拆迁工作。 令人关注的是具东钱湖区域特色的湖上船舶整治工作。据东钱湖旅游与湖区管理局有关负责人透露,东钱湖湖面上有农用船、旅游营运船、执法船三种船。水泥农用船由于采用柴油机为动力的“挂桨机”,对湖水的污染较大,下一步将统一取缔。对旅游营运船则采取分类处置,实施方案正在修订之中。 剿灭劣Ⅴ类小微水体 小微水体类别包括池塘、沟渠、山塘水库、湖泊、溪流河道、城市内河等。在湖区治理先行一步的基础上,东钱湖管委会趁热打铁、顺势而为,周密部署了剿灭劣Ⅴ类小微水体行动,《东钱湖劣Ⅴ类小微水体及治理方案清单》已于3月17日出炉。 据东钱湖镇农办介绍,全区共排摸出10个劣Ⅴ类小微水体点,均位于湖水的上游。其中,韩岭村有3个点,包括塔沙岙山塘、前街沟溪、后街沟溪,治理措施是污水纳管、保洁;对于东村的2个小池塘大庵跟、大白篮,绿野村的2个小池塘东塘、西塘,采取排水渠改善、引水入塘、截污纳管、周边环境整治等措施;洋山村的马腰池,由于进水沟渠已被堵塞,将重新开挖排水沟,同时在竹林旁新挖掘一条水沟,以缓和泥水冲下。这10个劣Ⅴ类小微水体项目已在5月底全部完工。 据了解,除了上述10个点之外,东钱湖镇还对钱湖人家内河进行生态修复,对红林大通桥江实施分段清淤,对沙家垫村的中塘河支流实施清淤。同时,对于该河段周边的居民污水截污纳管,从根本上提升水质。 治水与造景同步推进 用旅游的理念治水,是东钱湖的一大创新和特色。以景观创意、休闲意境、生态宗旨规划定位、改造岸线,着力做到治理一处水体,建造一个景点。 投入巨资,改造湖岸线。3年来,向财政部、环保部争取到1.45亿元的湖泊生态治理资金,用于北湖生态带的复绿、水生植物多样化建设,改善水源地涵养功能。投资1.2亿元,分二期推动上水及马山湿地建设,包括露营基地及房车基地建设。投资3亿多元,对环南湖岸线进行整体规划,包括水上乐园、生态休闲廊桥、阳光人工沙滩等。同时,按照“时尚水街、闲雅生活”的理念,拓展河道、整体改造近2000米的老镇东街、西街,将其打造成以各类主题吧和湖鲜美食为主的特色文化街区。投入1.5亿元,将3.5公里的小洋江建设成样板河,10座桥各有特色,一桥一景。 治水与景观建设同步。投资5亿元改造7万平方米的“浙东第一古市”韩岭水街,集防洪、排涝、文化传承和旅游服务多功能于一体。目前,水街边的“花间堂”已基本建成。古村生活污水管道已下埋,待地下停车场建成之后,可截污纳管。此外将对下水、上水湿地进行改造,构建“十里四香”特色水乡景区。 以水为主要元素,提升功能片区。今年起,东钱湖将启动建设高水准的1.6平方公里的新城核心区,由美国易道公司规划设计,按照“世界级休闲水城”的定位,计划以新城区节制闸工程为基点,退田还湖250亩,在防洪排涝中起到调节作用,并沟通新城核心区的相关单元,营造“城在水中建、人在水中行”的独特风情。 2016年8月,东钱湖成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展示了水利与景区同步建设的成果。今年4月底,东钱湖与浙旅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首期将着重开发20平方公里的水上交通与旅游项目。 这湖碧水正散发出独特的魅力,而她所带给民众的必将是更多的幸福! 撰文 本报记者 朱军备 东钱湖报道组 翁芳频 祁珊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东钱湖管委会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