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恐怖袭击事件在全球各地频繁发生。伊朗、澳大利亚、英国和法国等地连续遭遇袭击事件,造成较大规模人员伤亡。 相关专家认为,频频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已经让欧洲国家陷入反恐困境。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新华社记者闫亮 周珺 赵博 近年来,恐怖袭击事件在全球各地频繁发生。国际反恐专家认为,全球恐袭事件频发与“伊斯兰国”因遭受沉重打击而采取的报复行动有关,也是中东恐怖主义势力外溢的一种表现。打击恐怖主义,需要加强全球反恐合作,合力斩断恐怖主义的根源。 恐袭接连不断 今年3月以来,英国先后发生3起恐袭事件。3月22日,一名男子驾驶汽车在伦敦市中心的议会大厦附近冲撞人群并随后弃车持刀行凶,造成5人死亡、约40人受伤。5月22日,曼彻斯特体育馆发生自杀式爆炸,造成22人死亡、59人受伤。6月3日晚,在伦敦泰晤士河上伦敦桥附近,一辆货车冲撞行人,袭击者随后弃车并持刀伤人,造成至少7人死亡、48人受伤。“伊斯兰国”宣称实施了这3起袭击事件。 印尼首都雅加达一个公交车站5月24日晚发生两起自杀式爆炸袭击,造成包括两名袭击者在内的至少5人死亡、10人受伤。“伊斯兰国”宣称制造了这一袭击事件。 5月31日上午,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发生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造成至少90人死亡、400人受伤。 6月5日,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发生劫持人质事件。警方在交火中击毙一名索马里裔嫌疑人,一名平民遇害,3名警员受伤,人质获救。当地警方认为,这似乎是一起“独狼式”行动。 6月6日,法国巴黎圣母院前广场发生一名男子持械袭警事件。这名男子自称是“伊斯兰国”成员。 6月7日,位于伊朗首都德黑兰的伊朗议会大楼和伊朗已故最高领袖霍梅尼陵外分别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7人死亡、52人受伤。据伊朗媒体报道,“伊斯兰国”宣称制造了这两起袭击事件。 形势骤然升级 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大多与“伊斯兰国”有关。分析人士认为,这个极端组织之所以频繁发动恐怖袭击,主要是因为其在中东的控制区遭到围剿,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因此急于展开报复,同时其成员也在迅速分散到各国,从而给这些地区带去了不稳定因素。 目前,在美俄等国的强力介入下,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战场态势都在朝着对“伊斯兰国”极为不利的方向发展。该组织在叙利亚的大本营拉卡和在伊拉克的大本营摩苏尔都在遭到围攻,其控制的地区越来越少,呈节节败退之势。在此大背景下,一些来自中东以外地区的“伊斯兰国”成员纷纷撤回本国,并在这些国家制造恐袭事件。 调查显示,近来发生的恐袭事件中,多数嫌疑人受到“伊斯兰国”极端思想影响,他们或为外来移民,或是本地人。而且,发生在欧洲的恐袭越来越多采取“独狼式”袭击的手法,让反恐机构防不胜防。 专家认为,英法等国近来发生的恐袭事件表明,在“伊斯兰国”成员回流本土的背景下,“内生性极端主义”对欧洲国家的安全构成严峻挑战。频频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已经让欧洲国家陷入反恐困境。 强化反恐合作 欧洲反恐专家亚历山大·里茨曼认为,当前欧洲反恐形势复杂,袭击者既有贫困、受教育程度低、具有犯罪前科的人员,也有受过良好教育、拥有正当职业的人员,但极端化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里茨曼认为,全球反恐涉及诸多层面。对欧洲而言,打击恐怖主义,不仅需要欧洲决策者部署更多反恐力量,共享反恐情报,还需要教育部门和社会工作者共同努力,关注青年弱势群体,促进外来移民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既要防止互联网成为传播极端思想的工具,又要在不同族裔之间构建信任,通过政府和社会机构的共同努力,防范恐怖主义的滋生。 目前,澳大利亚政府已推出新的反恐策略,涵盖多方面内容,其中包括遏制极端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与社区领袖合作,阻止民众加入恐怖组织;进行及早干预,防止发生恐怖袭击等。 此外,澳大利亚政府认为,应对全球恐怖主义威胁,最好的方法是与国际伙伴密切合作。澳大利亚已经与东南亚一些国家签署反恐合作备忘录,共享反恐情报,打击恐怖组织的洗钱活动,以切断其资金来源。 反恐专家认为,打击恐怖主义,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反恐合作。伊朗德黑兰大学政治系教授萨德克·齐巴卡拉姆指出,伊朗恐袭事件让人们看到,叙利亚、伊拉克等地的恐怖分子今后很有可能继续潜入伊朗以躲避国际反恐高压,并在伊朗制造事端。因此,只有通过全球反恐合作这一联合作战方式,才能彻底铲除恐怖组织,解除恐怖主义对各国的安全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