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6月14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青春版《家》看越剧男女合演的未来

    清 宸

    多年以前,上海越剧院将巴金名著《家》搬上越剧舞台,由著名尹派小生赵志刚、王派花旦单仰萍饰演男女主角:觉新与梅芬。该戏在排演之初就获得了票房和口碑双赢,进而成为上海越剧院改编剧中的一个成功范例。

    近日,宁波逸夫剧院上演了青春版的越剧《家》,由上海戏剧学院越剧本科班毕业的男小生张杨凯楠领衔主演,陆志艳、王玥、姚煜晨、骆易萌等初出茅庐、朝气蓬勃的演员配演,给甬城的观众带来耳目一新之感。这次演出无疑具有传、帮、带的性质,青年演员稚嫩的表演尽管不能和他们的前辈媲美,但却让笔者想到了越剧男女合演在新时代中的新趋势。

    应该说,越剧《家》的成功有它自身的特殊性。首先,这个剧本的原著作者是巴金先生,本子相当扎实。越剧移植该剧,看中的就是它适合男女合演。其次,《家》中的觉新是一个民国时期传统封建大家庭中的顶梁柱。身为长房长孙的他虽有懦弱妥协的一面,但内心也藏有引而未发的抗争心理。他有学养,明是非,是个因生不逢时而遭遇情感挫折,无法跳出时代桎梏的悲剧人物。这个角色和贾宝玉这种可以由越剧女小生胜任的略带脂粉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所以当初就选中赵志刚先生来演。再次,该剧还有不少青衣戏,梅和瑞珏可分派给两位女演员,并进行流派上的区分,从而打破了一般越剧中一生一旦的搭档格局。加之三弟觉慧、丫鬟鸣凤等角色也可由新的男女演员参演,流派更显纷呈。

    众所周知,越剧第一代演员都是男性。而把越剧推向鼎盛辉煌的却是女演员。从“的笃班”到“女子文戏”,越剧在不同时期名称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也显现了这个剧种对演员性别要求的偏向。越剧是江南水乡滋养出来的,女性清新雅丽的扮相和柔美婉转的唱腔无疑是越剧的最显著特点。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总理的亲自关心下,老一辈越剧艺术家们在越剧艺术接班人的培养上考虑到了男性演员的再度登台。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越剧界正式积极倡导男女合演了。在舞台实践当中,也的确培养出史济华、刘觉、张国华、赵志刚等极其出色的,应该说丝毫不逊色于女伶的越剧男性名角。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男女合演的优秀剧目。这些剧目在上世纪80年代可说是达到了一种井喷状态。当时,老一辈艺术家重新复出,她们有意识地和晚辈男学生搭档,教导、提携、点拨他们,这对提高这批男演员的艺术功力大有裨益。不仅上海的越剧院团如此,浙江也是同样。甚至到了上世纪90年代,浙江不少地方越剧团还将那些优秀剧目改编成容量更大的越剧电视连续剧,频繁播出。

    然而到了新世纪以后,鉴于戏曲市场整体的不景气状态,越剧的男女合演已有些举步维艰之态了。除了上海,浙江一些越剧院团还有男小生偶尔粉墨登场,还有艺术学校对男性越剧后继人才的不懈培养。观众其实在剧场里已很少看到有男演员唱越剧了。如此现实环境下,此次上海越剧院来甬演出,能让张杨凯楠这样二十出头的男小生担纲演出《家》,给他如此宝贵的舞台实践机会,殊为难得。

    老实说,因为剧种特点和观众长期以来形成的审美惯性,女性演员被公认为更适合淋漓尽致地发挥越剧深情缱绻的艺术魅力。这就像京剧老生中,乾生一定比坤生更易红是一样的道理。这是由戏剧剧种差异及其艺术法则决定的。但既然京剧有“冬皇”孟小冬,越剧有“王子”赵志刚,那么今天,依然需要优秀的越剧男小生来呈现越剧的那份阳刚之美,像新编戏《玉卿嫂》里面的庆生、越剧《早春二月》里面的萧涧秋……这些角色要在舞台上显得真实感人,都需要男小生的精妙演绎。所以说,虽然越剧的黄金时期已经过了,但只要我们的戏曲编排符合时代要求,遵循艺术规律,那么它的生命力依然会绵长而强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