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十四城纪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6月2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漠雄关映四明 丝路飞天舞蹁跹

宁波与敦煌 架起文化经济互鉴之桥

采访团在玉门关。
阳关
鸣沙山

    它是甘肃省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煌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以敦煌石窟及敦煌壁画而闻名天下,是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及阳关的所在地。

    本报记者 金波 冯瑄 沈之蓥

    摄  影 吴冠夏

    60位宁波“创二代”两天敦煌沙漠徒步42公里——

    “甬商精神”辉映“丝路精神”

    在采访团抵达酒泉采访的当天,宁波市委统战部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工商联组织60位“创二代”企业家来到敦煌丝绸之路,进行了为期2天、总行程42公里的沙漠戈壁徒步拓展训练。

    丝绸之路不仅是商业通道,也是人文社会的交往平台。丝绸之路沿线的各个国家,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形成了“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

    茫茫的戈壁、风沙弥漫的沙漠、蚊子飞舞的沼泽地、硌脚的沙砾、一深一浅的盐碱地、容易塌陷的小雅丹……几百年前,张骞、玄奘西行路程中最为艰险的那段旅程,给宁波这群“创二代”企业家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通过采访,我们发现,在他们身上,“甬商精神”与“丝路精神”交相辉映。

    “四千”甬商精神与“丝路精神”一脉相承

    “这些‘创二代’很多人是含金钥匙长大,没有经过磨难,不懂得坚持是什么,最怕经历一次失败再也起不来。”作为拓训营营长、宁波市“创二代”联谊会会长,华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徐立勋谈了举办此次活动的初衷。

    如何传承“甬商精神”?徐立勋希望这次沙漠戈壁徒步之行,能让宁波年轻一代的企业家们认识到:不仅要面对极端恶劣的环境,更重要的是面对自己挣扎的内心,是坚持还是放弃?

    “出发前,我是很担心的。”徐立勋坦言,徒步首日,还算顺利,尽管晚上比较冷,蚊子也多,但大部分人比较兴奋,而第二天,由于要走盐碱地、湿地保护区,路况越来越差,加之不少人脚上都长满了泡,气温超过了45℃,不断有状况出现。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坚持到了最后一刻。”

    “放在创业上,团结协作和突破自我同样重要。”徐立勋说,“创二代”是宁波经济的基石,要打破“刻板印象”,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鼓励。事实上,这些“创二代”身上,已经继承了老一辈的“甬商精神”。

    所谓“甬商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四千精神”,即“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千秋大业”。具体来说,就是要放眼全球,要想方设法把企业经营好,要付出更多的辛苦才能把事业做得更好,同时作为甬商,还要有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甬商的‘四千’精神与‘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徐立勋举了个例子,华茂集团实施“彩虹计划”关爱留守儿童5年来,有600多名留守儿童在“彩虹计划”中受益。而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公司把视野放在加快“走出去”、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上。“我们已经与捷克、斯洛文尼亚等不少中东欧国家建立了贸易上的关系,以贸易为基础带动双方文化、教育的合作与交流。”他说。

    “一个人走得快,不如一群人走得远”

    当我们电话连线浙江艾杰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翁哲锋时,他正在俄罗斯。“我们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前来发展俄罗斯的物流及海外仓业务,让更多的宁波制造产品通过B2C的电商模式‘走出去’,并在国外建立自己的品牌。”谈起一周前的敦煌之行,翁哲峰感慨颇深:创业没有捷径,要坚持不懈,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

    此次活动中,原本处于第一名的翁哲锋,由于抄近路迷失了方向,而没能第一个抵达终点。“做企业,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在翁哲峰20多年的创业历程中,有打字复印、培训学校、风险投资、跨境电商团队投资等等。如今,他将企业发展的重心放在了后两者上。

    目前,翁哲锋成功孵化的跨境电商项目有近20个,投了70多家企业。“涉足这么多领域,除了明确的方向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更需要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他说,通过此次徒步活动,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一个人走得快,不如一群人走得远。”在他看来,这是“甬商精神”的精髓,更是“丝路精神”最形象的解读。

    正如宁波市“创二代”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冯炜炜所说:“这次沙漠戈壁徒步,很好地印证了‘甬商精神’‘丝路精神’。我们在生活或者创业的过程中,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你永远想象不到自己的潜力有多大,特别是在困境中要挑战自我、突破自我,让潜能转化为能量。”

    宁波中青旅 从“引客入甘”到“引客入甬”

    下月11日,宁波中青旅旅游有限公司将开通宁波至张掖的旅游包机。这是中青旅连续三年推出的丝路西行游包机。

    早在2015年,宁波中青旅就看中了“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商机,并在全国率先规划开辟了“金彩张掖,梦回丝路”旅游线路。在暑期的两个月时间里,宁波中青旅将与航空公司合作推出直达甘肃敦煌、张掖的包机。

    包机直达敦煌深受宁波游客欢迎,几乎场场爆满。当时中青旅推出的直达包机每周二、四、六三次,每次一架飞机,人数是155人。

    宁波中青旅国内中心总经理柴颖估算,每年暑假,她所在的旅行社要运送三四千名宁波游客去体验古丝绸之路。

    早在2014年,柴颖和同事专门沿着古丝绸之路,从西安途经武威、兰州、天水,一直来到敦煌,穿越了整个河西走廊,对沿路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摸底。

    其中,敦煌是国际知名度最高的一个。近年来,敦煌正全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文化旅游”,成为敦煌的首要产业。截至去年12月底,敦煌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从2010年的151万人次和14亿元跃升至2016年的801.52万人次、78.36亿元。

    “宁波去的多数是家庭游,带着孩子体验历史文化,感受西北风光。”柴颖说,今年是宁波中青旅推出包机直达的第三年。按照原定计划,今年宁波中青旅将跟东方航空合作,预计7月11日启动包机直达张掖。

    在柴颖看来,“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建设与宁波的交往会越来越密切。今年“十一”黄金周,宁波中青旅有这样一个设想:考虑采取包机直达形式,把甘肃的客人带到宁波来,开辟一个“大华东”旅游线路,将江浙沪一带著名旅游城市,比如上海、南京、无锡、杭州、宁波等城市纳入其中,让西北人民领略江南美景。

    “以前我们出去、回来,飞机上坐的都是浙江游客。我们现在不仅仅要引客入甘,也要引客入甬。”柴颖如是说。

    宁波画家陈寅:

    半世纪结缘 “有生之年想再回敦煌”

    1966年夏天,一个16岁的镇海青年带着5个馒头,偷偷搭上一辆开往甘肃的煤车。火车一路摇摇晃晃向西开去,2天1夜后,他来到了祁连山边,在一个老农的指引下,终于见到了心中的圣地——敦煌莫高窟。

    那时的景象令他有些失望:门洞被石头封了起来,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小洞,一束光照射进黑乎乎的洞里,他瞧见了梦中的画面:洞窟顶部布满了壁画,色彩艳丽……

    他被震撼到了,这是宁波画家陈寅与敦煌的第一次相见,他当时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与敦煌结缘半个世纪。

    陈寅是镇海骆驼一位美术老师的儿子。小学三年级时,他已是班上画画学得最好的学生。后来,他以画毛主席像出名,在骆驼的大街小巷画了上百幅。

    陈寅初遇敦煌飞天画是在骆驼中学图书馆。就是在那里,他看到了著名画家华三川的画。“这世上怎么会有如此好看的画呢?”他如痴如醉地欣赏着,临摹着。

    1975年,由于画画好,他被招去当兵。那年他从青岛的部队回乡探亲,家未到,便先去了趟敦煌。只可惜,莫高窟仍是一副衰败景象,陈寅用手电筒的光,依稀可以看到飞天仙女的飘逸。看得不过瘾,他到了一家小书店,寻找关于敦煌壁画的书籍。

    陈寅第三次去莫高窟,已是三四年后。他回忆道,那是1979年的冬天,离春节已经不远了,寒冬的莫高窟有了明显变化,有了专人管理,木匠石匠在里头修缮,环境变得整洁清爽,还有外国人前来参观。他在少数开放的洞窟里四处观摩,呆了大半天,直到人家提醒他要锁门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陈寅再也没有去过敦煌。科技的进步,让他足不出户,便可以看到比在洞内更为清晰明亮的画面。陈寅痴迷敦煌画,坚持在矾绢上作画,尽管比在纸上作画难得多,可这样的画作看上去更加古典精致。如今,陈寅创作的敦煌飞天乐舞系列画作有200幅左右,不少在报刊上发表,有的被印成了邮票。

    “敦煌莫高窟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繁荣,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我画得还不够好,有生之年我想再去一次。”67岁的陈寅如是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