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正在打包拖鞋 (项一嵚 摄) |
小小拖鞋新路
才到六月,慈溪市逍林镇上大大小小的拖鞋工厂和作坊便进入了冬季拖鞋的生产旺季。冬鞋夏制,为国内外经销商的运输和铺货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这个全国知名的拖鞋生产基地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遵循着这样的市场规律。但来到如今的逍林镇走走看看,也能发现这个老行业的新变化。
本报记者 项一嵚
通讯员 许 挺 许春辉
钱包鼓了,烦恼多了
从房前屋后几个帮工围坐干活的小作坊,到年产拖鞋几百万双的大厂,成本低、调头快的拖鞋行业让逍林人的钱包鼓了起来。用当地人的话说,再不起眼的小楼里,也可能住着身家千万的富户。但这一“野蛮生长”的行业也给当地带来了切肤之痛。
随地堆放的制鞋材料多属易燃物,消防隐患令人担忧;随意倾倒的垃圾废料,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出了难题;当地工人工资半年一结、甚至一年一结的“业内不成文规定”经常出现老板“跑路”、工人讨薪难等问题。
“问题再多,办法总比问题多。”逍林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4年7月起,逍林镇就对拖鞋生产基地中的激光切割设备与合用场所进行了集中整治,因为激光切割塑料时会产生难闻的气味,生产、仓储、住宿等混在一起的拖鞋作坊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监管更严,小镇更美
正因为入行门槛低,买几台设备,雇几个人,就能在自家院落里生产拖鞋,逍林镇上的拖鞋生产基地增增减减,从没有固定的数字。自去年11月起,该镇在排摸整改基础上再次进行“低小散”行业集中整治行动,目前共排查出842家拖鞋生产经营单位,取缔213家,完成整改601家。
逍林镇工办负责人许挺介绍,该取缔还是整改,是否能够安全生产是最主要的判断依据。来到该镇桥一村的一幢三层民居,只见过道被清理得整整齐齐,能同时容纳两个人并排通过,屋后架起了一座钢制的安全楼梯,远比普通的铁梯结实牢靠。“类似的拖鞋行业合用场所算是基础条件比较好的,经营户对整改要求也很配合。”该镇安监所负责人许春辉说,这样的合用场所必须安装应急灯、灭火器、烟雾感应器等消防设施,室外要配上逃生楼梯,而且最多只能住两个人,住所和生产场所之间还要装好防火墙或防火门。
除了安全设施,逍林镇加强证照登记、税务管理、劳动监管和垃圾回收工作,对拖鞋生产场所进行“五覆盖”式管理。为防止“水土不服”,这些整改措施不搞“一刀切”,而是通过引导成立行业工会的方式加强拖鞋业自治自律,并与经营户代表共商税务登记政策,落实全行业工人签订劳动合同。为配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该镇向产生垃圾的拖鞋生产单位分档收取垃圾回收费,目前已覆盖相关单位315家。
渠道突破,品牌升级
“拖鞋和杨梅一样,也有‘大小年’。”得知老家正在进行行业整治,从事拖鞋外贸行业的王先生决定把工厂从庵东镇搬回逍林。拖鞋的入行门槛太低,大伙儿往往在年景较好的时候一哄而上,导致产品过剩和企业亏损;第二年,跟风而上的人少了,拖鞋的销路畅通,价格也水涨船高。在他看来,这种市场波动现象不利于行业整体的良性发展,对于投入大、难调头的大型企业来说,“小年”带来的打击更是沉重。
从坐等批发商到自己闯市场,一批逍林人正在尝试拖鞋“触电”。在桥一村的千固鞋业有限公司,“80后”店主岑益斌正和“店小二”们围坐在20多双样品拖鞋前,一起挑选今年冬天的潜在“爆款”。夏天的淡季只有10来个人在此上班,冬天旺季时也不超过30个,这样一个小团队能完成约900万元的年销售额,是岑益斌父亲所办拖鞋厂销售额的近两倍。但岑益斌说,镇上有好几个和自己一样的年轻人,距离年销售额上亿元的天猫明星店铺,大家还有差距。
“拖鞋的差异太小,所以只能在外形设计和运营手段上下功夫。”岑益斌不喜欢“跑量”销售,而更讲究产品质量和性价比。他认为,每年夏天的销售淡季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好时候,从样品中精选几双,在淘宝广告频道进行试推广,再通过后台数据分析,通常就能找到八九不离十的“爆款”。
与皮鞋、登山鞋、运动鞋等外出用鞋不同,拖鞋的技术含量很低,品牌认知度也不高。“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创区域品牌,提升逍林拖鞋美誉度。”逍林镇相关负责人说,镇里已经申请注册了“逍林鞋协”“逍林鞋业”等几大地域商标,与几家大型拖鞋生产企业合作,为产品质量做背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