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新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6月22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培育四种观念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

    黄群慧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培育和树立4种观念,切实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

    一是培育产业融合发展观念,构建一体化产业政策体系。当今产业发展趋势是产业融合,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下大量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无论是产业政策还是政府部门,都需要适应这种产业融合的趋势。对于发展服务型制造而言,要建立一体化的产业政策体系,消除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在税收、金融、科技、要素价格之间的政策差异,降低交易成本。比如,建议把高技术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全部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的范畴给予支持;同时,建议从客户需求的视角整合行业管理部门的职能,制定相互协调融合的行业监管、支持政策,形成合力,推动服务型制造的大发展。

    二是强化两化融合发展观念,提升信息技术支持能力。信息技术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黏合剂”,《中国制造2025》和《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都十分强调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网络技术服务,提高重点行业信息应用系统的方案设计、开发、综合集成能力。对于服务型制造而言,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更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体系是硬件基础,必须加快建设;而低成本、高可靠的信息化软件系统,以及集成消费、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全过程工业大数据应用服务是软件基础,需要加速开发推进。要通过大力推动云制造服务,支持制造业企业、互联网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跨界联合,实现制造资源、制造能力和物流配送开放共享。

    三是树立产业生态系统观念,加强制造服务平台建设。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取决于其能否有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是对原有产业价值链条的重构,企业需要在新的生态系统中重新确定自己的价值地位。为了鼓励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政府一方面要围绕制造业服务需求,建立创新设计、物流服务、质量检验检测认证、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公共平台,培育研发、法律、工程、融资、信息、咨询、设计、租赁、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加强制造业配套能力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搭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服务外包产业平台,积极研究工业互联网网络架构体系,加快制订面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协同制造技术标准,以及产业链上下游间的服务规范。

    四是树立客户至上观念,寻求重点突破的行业和模式。服务型制造的一个重要效率源泉来自于对客户潜在需求的一体化的深度满足。以挖掘客户需求为突破口,在重点行业实施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创新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型制造模式。从制造业服务化的典型案例和发展趋势来看,当前我国发展服务型制造重点是装备制造业、白色家电制造业、电子信息消费品制造业以及衣饰家具制造业等行业,可重点发展的服务模式有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供应链金融、工程机械融资租赁等服务,为客户提供包括自产主体设备、设备成套、工程承包、专业化维修改造服务、专业化远程全面状态管理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为每一位客户度身定制一步到位、全方位的整体供应链解决方案,等等。对于白色家电制造业,当前可重点发展提供设计、制造、维修、回收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对于衣饰和家具行业,可重点发展客户参与的大规模定制服务等;电子信息消费品行业服务化的方向是“线下产品+线上服务”相结合,提供智慧生活服务。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来源:经济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