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砥砺奋进的五年——从十八大到十九大》专题分析指出,五年来,我国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全面铺开,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为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任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初见成效。2016年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201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9539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2314万平方米,下降3.2%,多年来首次出现下降;201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比上年末下降0.4个百分点。营改增全面推开,2016年降低企业税费成本1万亿元左右;生态环保、农业、水利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短板领域投资快速增长。 关键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沪港通、深港通开通;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大多数央企建立了规范的董事会制度,央企子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超过90%;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落地加快;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不断推进,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在县级全覆盖、在9个省的城市全面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指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的核心。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化明显,服务业已经成为占比最大的产业。但产业结构转型背后却出现了产业结构“转型”未“升级”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不够。制造业服务化,已经成为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制造业效率提高的重要源泉,服务型制造成为制造业中最具潜力的业务方向。 所谓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企业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比重,从而实现向消费者提供“制造+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重构价值链和商业模式的全新生产经营方式,进而在产业层面表现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这种新型产业形态既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又是面向服务的制造。今后随着服务型制造的发展,三次产业日趋融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目标不应该只是追求统计意义上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应更加重视产业的运行效率、运营质量和经济效益。 面对新时代新群众 要形成新阶段的“群众路线” 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指出,在生产力当中,人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强调的就是这一基本观点。 大家知道,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把这个关于人民群众伟大历史作用的基本观点,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内涵并贯穿于一切工作当中的“群众路线”。革命、建设、改革都要靠群众路线,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当然也是如此,要靠群众路线。 现在的问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对的是全新的建设任务,面对的是包括网络化、大数据等在内的全新科学技术条件,面对的是“新的时代的群众”和“新的群众的时代”,面对的是80后、90后、00后的新青年。这就要求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一定要在新的实践中得到发展,一定要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动员和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路数、新水平、新学问。一句话,要形成新阶段的“群众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