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6月30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夹田桥传奇

◀此照片曾在早年的英文杂志《China Journal》中发表。桥顶放大时仍可辨认出夹田桥三字。拍摄者正好拍到两人抬轿过桥时生动有趣的场景。桥下右侧民房,现在仍然存在。
(沈瑾瑜 供图)
桥顶局部

    沈瑾瑜

    夹田桥位于慈城东南面,北靠清道观,西对管山亭,跨越一条白粼粼的慈江。慈江从丈亭奔泻而来,路过管山,随身转弯,转出个阔阔的江面,清清的江滩。近处扁舟几叶横泊,远方白鹭数点闲飞,似乎这才是900多年来唯一不变的风景。

    夹田桥始建于北宋皇佑二年,为县令林肇所建。南宋绍兴年间重建,中间数次修缮,至明朝天启年间再建。传说天启年间县令李逢申出巨资造桥,请来了一位才能出众的造桥师傅。造桥师傅名高气盛,立志要造一座百世不倒的桥给世人看看。造桥师傅做事沉稳,亲自踩点,观看慈江从西往东流的水势,观看两岸地基软硬。这一日忽见江水倒灌,犹如浪潮一般由东向西涌过,一波接着一波,一浪接着一浪,势如奔腾,群浪拍岸泥石俱走。造桥师傅忽然心慌意乱,立足不稳,口中叹息不已,二点愁眉凝聚,满脸心思难收。只因为造桥地基太软,东海海水要向内河倒灌,夹田桥必先受奔腾之袭。这潮水之力犹如万马齐发,势不可挡,在江面上别说造百世之桥,哪怕是一世之桥也是难啊!造桥师傅几次设计方案,都没有成功。他乘舟循慈江下游观察而去,见县东十五里慈江上有茅洲桥,桥里有闸。原来是挡潮水的,可惜日久闸废。于是报请县令修茅洲桥闸。造桥师傅日夜思索造桥方案,以至于梦中仍在设计造桥。一日在梦中遇见一人阔步来访,似乎面熟,细细思量,觉其面貌就如庙中所塑祖师爷鲁班那般。那人指点着说:“把桥建在田中央,再在桥下掘条河。”说完倏忽不见了。造桥师傅惊醒,转思梦中所言,茅塞顿开,遂在慈江北面寻地基造桥,再开挖运河接通慈江。这样软地基可以避开,直冲的潮水也可以让它转个弯减少正面的冲击力。就这样,真的建出了一座坚固、美观、实用又大气的名桥。

    夹田桥全由水磨的青石条砌成。桥长二十二丈三尺,高二丈八尺,阔二丈七尺,拱桥中间洞阔五丈五尺。桥两边莲花仙座石扶手32个,神仙悠游到此可以落座。桥顶上钢牙石狮4只,专门吓唬水中妖怪。左右各有螭吻龙头4个,唇下各有一幅长长的对联。夹田桥要坚固有坚固,要气势有气势,要文化有文化。县令和民众纷纷夸赞良技精工。

    造桥师傅很开心,以为百世之桥已经建成,细思桥还会遇见地震、水灾、兵火之乱,就想问这桥到底能用到哪一年?正好这桥旁边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清道观,观中有三宝,一是天下最大钟,二是天下最大经幢,三是最会测字算命的老道士。造桥师傅茶余饭后,整理衣冠,登上清道观,转过九龙柏,进入三清殿,拜见老道士。深施一礼,求道士给夹田桥测字算命,看桥能用多久。老道坐在蒲团上,白眉白须,束发青衣,手执拂尘,眼睛似开似闭。见造桥师傅施礼,老道起身还礼,随手指着案上纸笔请造桥师傅写一个字。造桥师傅想起大家赞扬他“良技精工”,随手写了一个“工”字。老道士拿着字走到三清殿门口,眺望山下的夹田桥,边看边说:“工字,乃江中无水也。江中无水之日,此桥寿至之时。”

    造桥师傅欢喜无限,想这江中水万年流,这桥定会百世不倒,说不定千世万世。自己这一手技艺终不负天下人,或可百世流芳,越想越开心。

    道光二十二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国军队乘船从夹田桥登岸与朱贵将军作战。桥并未毁于战火。咸丰十年,慈江上刮起龙卷风,将夹田桥周边房子卷走数间,夹田桥也没有受损。1967年,离明朝天启年造桥已有340多年,这一年宁波大旱数月,姚江慈江都见底,一座传奇的夹田桥走过百世的岁月干裂倒塌。当时贫困的人们在原桥的地基上用水泥重建了半座平桥,称工农桥,后来又接上了另半座水泥桥,可是人们仍然叫他夹田桥。

    夏日傍晚,开车来到夹田桥寻觅古迹。我走在桥上,江上吹来一阵阵凉爽的江风。好江风!让我想起当年在夹田桥多次走过的吴潜,他在夹田桥边开掘了管山河,让姚江在夹田桥边与慈江相通,后来当了宋朝的丞相。他有一首词:“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在夹田桥上我同样感受到人间的凉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