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宁波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7月01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今起施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可通过电话12345,对违反本条例的不文明行为予以投诉、举报

    本报讯(记者张昊 易鹤)《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今起正式施行。

    《条例》的施行是宁波推动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法治化水平的一件大事。为确保《条例》落地见效,我市专门设立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市文明办还梳理出《条例》实施的相关重点任务并作了职责分解,协调有关部门就当前《条例》执行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为《条例》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条例》对市民群众普遍关注的30类不文明行为、10类倡导性文明行为作了分类列举,以法规的“硬约束”来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从今天起,违反《条例》规定实施不文明行为的将承担法律责任。

    特别是《条例》对公共场所吸烟、在限养区内饲养烈性犬、大型犬、行驶车辆内向外抛掷物品等不文明行为都作出了禁止性规定并有明确的惩戒条款。市卫生计生委负责人表示,宁波有约200万的烟民,《条例》施行后将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同时将定期开展以医院、商场、车站等公共场所为重点的禁烟专项整治行动,检查中若发现违反有关禁止吸烟的行为,坚决依法依规进行处置,巩固控烟成果。市公安局负责人表示,将借鉴外地管理经验,依法科学界别大型犬和烈性犬,明确体高、体重标准和种类,加大对违反有关限制养犬规定行为的查处力度,规范执法机制,细化操作流程,确保打击惩处到位。针对车窗抛物,将依托监控回放、视频巡查,群众举报和现场查处等手段,重点突破取证难题,提高办案数量和质量。对非法张贴、涂写、刻画行为,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严格按法定程序开展取证调查和行政处罚,通过双管齐下,多措并举,加大对不文明行为日常监管力度。

    对违反《条例》设置多样化的“惩戒”措施,一些情形下可用社会服务来“折抵”罚款,是《条例》的一大立法特色。目前,团市委依托We志愿服务平台,新设置了“社会服务”岗位版块,列出各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与违法行为相对应的社会服务岗位,供违法行为人选择报名参与。完成规定的社会服务时长并经审核确认后,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不予罚款处罚。对拒绝接受罚款处罚且不接受社会服务教育的违法行为人,将通过全市不文明行为综合曝光平台进行通报。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现已为全市18岁以上的实有人口建立了个人信用档案,归集入库2600多万条信用信息,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或者违反《条例》规定情节严重的,都将记入当事人信用档案。

    市民群众是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受益者。《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通过电话等方式对违反本条例的不文明行为予以投诉、举报。目前,全市统一的12345投诉举报平台已经建立并运行。为确保7月1日起群众来电“打得响、接得起、处得好”,市信访局近期积极筹备,配齐配强话务人员,并与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智慧城管中心)、市卫计委等重点部门建立了24小时快速联动机制,并将尽快推出微信、微博等方式接受群众投诉举报,确保各部门各级能够及时响应群众诉求,保障《条例》的各项措施得以有效落实。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