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宪 创业经常被理解为只是初始创业。大部分民间创业确实始于初创。创业者的梦想总是要做强做大企业,他们中的成功者之所以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这个梦想,就是因为持续的再创业。正如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在将熊彼特的理论范式运用于创新增长的实践时说过的,市场经济的最佳形式就是大企业型和企业家型两类企业的混合。后者指的就是初创企业,或者创业者的企业。在中国今天的经济生活中,也共存着这两类企业。在中国的大企业型的企业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国有企业。李克强总理说,“双创”既是小企业生存发展之路,也是大企业繁荣昌盛之道。央企技术、人才、资金、资源雄厚,开展“双创”站位更高、潜力更大、机遇更多,大有可为。央企开展创新不能再走关起门来“单打独斗”的老路,而要通过搭建“双创”平台,创新机制,吸引众多中小微企业成为创新共同体,聚众智汇众力提高创新效率。 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成功案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打造航天云网,开展“双创”,依托“互联网+”平台,不仅内部活跃着2000多个“双创”团队,而且广泛聚集社会上各类创客和创新资源,既解决自身难题,更带动提升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和创造能力。在海尔集团,创客和小微创业是张瑞敏提出的内部改革概念。按照他的理念,海尔现在主要由三类人群组成:第一是平台主,像海尔轮值总裁这样的职位便属于大平台主;第二是小微主,指那些依托于海尔内部不同平台成立的初创公司;第三类是创客,则是在小微公司中持有一定股份的创业者,他们需要与海尔签订对赌协议,只有达到一定目标值才可兑现股份。目前,海尔产业金融平台下共有9个创客团队,涉及的领域包括医疗、健康消费、智能交通、社区金融、物流、食品农业等各个方面。随着近两年海尔内部改革加速,已形成大约20个平台、183个小微公司,创业项目涉及家电、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类别,以及物流、商务、文化等服务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外部人员选择海尔平台进行创业。 正是基于这些丰富的实践,李克强总理说,“双创”实质上是一场改革,它抓住了生产力中“人”这个关键,依托“互联网+”把无数“个脑”联接成“群脑”,实现企业需求与社会海量创新资源的精准对接,既可以提升大企业创新能力,又能够催生出无数个小创客CEO,将极大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由“双创”倒逼的改革还有着不可替代的宏观意义:唯有“双创”,中国才能完成经济的转型升级;唯有“双创”,才能推动结构性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唯有“双创”,才能使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高收入国家,进而开始向发达国家、现代化国家的进程。 当前,一方面,国有企业正面临通过建立混合所有制的深化改革,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公司制度;另一方面,广大民营企业、初创企业需要不断发掘业务空间和发展领域。二者如何通过“双创”的契机,将后者的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技术,特别是比较灵活的机制,融合到前者的改革与发展之中,是一篇具有巨大社会价值的大文章。这种新模式使央企与中小微企业不再是简单的上下游配套关系,而是形成优势互补、相互服务、利益共享的产业生态,不仅会对推动企业发展产生乘数效应,也会带动大量社会就业,给各类人才实现价值提供更大空间,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其激发的巨大社会创新创造潜力前景难以估量。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