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宁波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7月0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二中举办学生学术分享会

    本报讯(记者蒋炜宁 通讯员潘旭红)“一张A4纸能承重多少?”“怎么证明地球是圆的?”“谈苏格拉底之死”“舌尖上的化学”……学生在台上侃侃而谈,这些令人脑洞大开的阐述让台下和场外看直播的观众直呼过瘾。放暑假前,宁波二中搞了个学生学术分享会。

    各科老师给上百名保送到宁波二中的学生布置了3个题目,各科导师在作业报告中优选出50份作业进入复赛,然后选出进入总决赛的报告。据宁波二中教务处王淑娅老师介绍,这次学生学术分享会是首次尝试,希望通过启发式的题目拓宽学生眼界,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且能发掘自身潜力的学习探究活动,以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进入化学科决赛的马臻同学展示前还一直和他的导师范彬彬探讨次氯酸钠性质。他选择的是化学类第二题“用化学思维分析生活中的问题”。拿到这个问题,他到处捕捉信息,一次偶然机会,他发现一件清洗完毕的衣服沾染了洗衣液后,原本蓝色的衣服变成了淡蓝色,这个发现让他很好奇,于是组队进行探究。当他们发现洗衣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便在导师的帮助指导下到二中实验室多次实验,先进行了物理性质和酸碱性测试,再找来了橡胶进行实验,居然没反应,原来橡胶着色性太好了,又换来了棉布测试,终于发现溶液变蓝。他们还做了水的反应及硝酸银溶液反应等实验。这个过程让同学们乐此不疲,觉得化学是如此有趣。

    历史组费颂春老师被几名同学围着交流问题。他给出的15个问题同学们都想尝试。朱泽睿同学从小喜欢历史,选择了有挑战性的“苏格拉底为什么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他为什么不愿意逃避判决?”从选题开始就不断和费老师交流,从国内网站到国外网站不断查阅资料,又在费老师启发指导下层层剖析,思考苏格拉底之死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费老师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通过一些有益尝试,让学生在平时积累的学科知识基础上融会贯通,发现、挖掘和发展他们的学习潜能。”

    同学们说,这样的作业“比刷题有趣多了”“我们做实验的时候小组合作分工,培养了很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做个菜还能运用到化学知识,生活中很多问题居然能用课本知识解决,真是学以致用”。

    有着30多年教龄的张义君老师认为,学校搞学生学术分享会,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是很有帮助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