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7月07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阅读”鲍勃·迪伦的方式

——评《鲍勃·迪伦诗歌集(1961-2012)》

    郑从彦

    一包薯片的袋子里,装着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的诗歌集。拆或是不拆?这自然成了歌迷和文学爱好者首先要面对的一道难题。拆,当然得拆!不然怎么阅读呢?只不过拆完以后,必须再花同样的钱买一套珍藏起来。在忠实的粉丝看来,这才是打开《鲍勃·迪伦诗歌集(1961—2012)》的最佳方式。

    鲍勃·迪伦要是知道中国的歌迷和文学爱好者如此疯狂喜欢他,一定倍感欣慰。尽管如此,他还是给中国读者泼了一盆冷水。在诺贝尔文学奖致辞中,他直言不讳地说道:“我们的歌活在生命的大地上。可是歌和文学不同,它们应该被歌唱,而不是被阅读。莎士比亚的戏剧应该演出来,就好像歌曲中的歌词也是应该被唱出来,而不是印在纸上读。”相信中国的歌迷和读者听到以上这番话,一定会有些许伤感,然而为了尽快平复内心的波澜,强大的中国粉丝应该也早已想好了辩驳抑或调侃的理由:我们也知道应该听歌而不是看翻译版,可这点英语水平听得懂吗?您可以为了8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发一段获奖致辞音频代替现场领奖,那么也请原谅我们一边拿着中文版诗歌集,一边听着歌,以一种不一样的方式感受您的魅力,顺便补补英语吧。

    调侃归调侃,对于鲍勃·迪伦,我们始终怀有无比崇高的敬意。聆听《重访61号公路》这张专辑,我们仿佛紧跟着鲍勃·迪伦的脚步,踏上这条传奇的公路,随他穿过许多蓝调音乐家之乡,开启一段全新的征程,并且在行进的道路上始终相信:只要心怀音乐,就可以到达任何地方。专辑中最耳熟能详的曲目便是《像一块滚石》,众所周知,这首歌在一开始并不被看好,但它却最终成了一代金曲,风靡全球。人生或许亦是这样,很多的成功是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实现的。迷茫应该只是暂时的,只有挣脱束缚,只有勇敢做自己,才有可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鲍勃·迪伦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位歌手,现在看来,在许多人心目中更准确的身份应该是一位卓越的诗人。正如他所钟爱的荷马所言,“在我的体内歌唱吧,缪斯!让故事从这里生发。”鲍勃·迪伦的经历可以说是他一个人的故事,也可以被看作是巴迪·霍利和莱德贝利等一群人的故事。直至他创作了今天我们所听到的一系列诗歌,这个故事便变成了全世界人民的故事。

    的确,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那一刻起,鲍勃·迪伦就加入了艾略特、惠特曼、济慈与叶芝的行列,与他们平起平坐。而更具有历史性一刻的是,他的诗歌借用大量美国俚语、文化意象、民间故事与圣经典故,既彰显了布鲁斯之魂和神秘主义色彩,又传播了自由与人道精神。

    瑞典学院常务秘书长莎拉·丹纽尔曾这样解读迪伦获得诺奖的意义,她说:“尽管这个结果可能让人惊奇,但要是回望过去的5000年,会发现诗人荷马和萨福,他们写下的充满诗意的篇章,其本意就是用来表演的,鲍勃·迪伦就是如此。”显而易见,鲍勃·迪伦为传统的美国歌曲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无论是音乐形式还是文字形式,其生发的魅力在全世界势不可挡。正如莎士比亚的伟大,不在于人们是透过阅读文学文本还是观看戏剧感受到,而在于能否心领神会其实质。正如“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鲍勃·迪伦的方式也可以有一千种。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