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法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7月1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互联网法院” 将解决哪些问题?

    6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方案》。“互联网法院”作为一个关键词迅速为各界所关注。

    互联网法院是一个怎样的法院?

    简言之就是“互联网+法院”或“互联网+审判”。它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通过网络审理案件;二是审理的案件大多与网络纠纷有关,如电子商务交易纠纷、网络支付纠纷、网络金融借款纠纷、网络著作权纠纷等。

    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是司法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互联网法院将按照依法有序、积极稳妥、遵循司法规律、满足群众需求的要求,探索涉网案件诉讼规则,完善审理机制,提升审判效能,为维护网络安全、化解涉网纠纷、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等提供司法保障。

    我省已开设电子商务网上法庭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涉及电商平台的纠纷不断增多,包括我市在内的基层法院每年受理的电子商务案件数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杭州法院从2011年起就积极探索新型网络空间治理模式。

    2015年4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确定由西湖、滨江、余杭三家基层法院和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为电子商务网上法庭试点法院,分别审理网络支付纠纷、网络著作权纠纷、网络交易纠纷及其上诉案件。至此,“网上案件网上审、网上纠纷不落地”成为现实并完全可行。2015年8月13日,“浙江法院电子商务网上法庭”正式上线,专门审理涉网纠纷案件,并实现起诉、调解、立案(管辖异议)、举证、质证、开庭、判决等各诉讼环节的全程网络化。截至2016年11月23日,电子商务网上法庭已在线立案审理案件1378件,有两起典型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收录于《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

    “电子商务网上法庭”仍存在不足

    电子商务网上法庭试点工作,为涉网审判积累了经验,但也反映出涉网案件审判与现行审判模式和法律规定之间尚存在不相适应之处。同时,网上法庭主体地位不明确,权威性不足,社会公众尤其是当事人对其信任感、信服度不足。

    由于与传统司法形式的不同,互联网审判涉及的管辖、司法送达、电子证据认定等问题,导致现行涉网审判规则难以完全适应互联网纠纷案件。同时,司法大数据功能尚未得到有效发挥,网上法庭试点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审判专业性和力量投入尚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急需推动网上法庭向互联网法院审判模式转变,设立互联网法院迫在眉睫。

    让“互联网+司法”真正成为现实

    杭州互联网法院将如何组建、如何审案,现在尚不能给出明确答案,但从我省各级法院这些年的探索来看,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涉网案件、甚至在网上审理案件应是大概率事件。从“电子商务网上法庭”过往审理的案件来看,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受理的案件范围应包括:网络购物合同纠纷、网络购物产品责任纠纷、网络服务合同纠纷、在互联网上签订、履行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和小额贷款合同纠纷、网络著作纠纷等。

    近年来,电信诈骗、网络诈骗以及网络售假等案件多发高发且涉及面广、社会影响恶劣,网上法院也可能会涉及这些与网络有关的案件。

    而从审判手段来看,互联网法院预计将会利用网络新技术,包括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在证据采集认证的方面有所突破,使“互联网+司法”成为现实,实现司法为民的目的,满足民众司法的新需求。

    (镇海法院供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