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瀚”生产流水线。(孙吉晶 摄) |
上月底,宁海强蛟镇与省内一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后者投资3.5亿元在地处强蛟的宁海湾循环经济开发区上马城乡建筑废料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项目。这家公司之所以落户强蛟,看中的是这里日趋成熟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成立于2003年的宁海湾循环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约87.3平方公里,2005年7月被列为宁波市循环经济开发区,同年底被列为浙江省循环经济示范点。2013年11月,宁海湾开发区被评为宁波市节能环保新型建材专业园。 本报记者 孙吉晶 宁海记者站 蒋 攀 通讯员 吴立高 三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节能减耗 投资162亿元的国华宁海电厂是宁海湾循环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内当之无愧的龙头。按照“整体规划、梯度推进、产业联动、循环开发”的原则,园区着力打造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区域循环开发模式。 “园区内的许多企业吃的是废料,产出的是‘黄金’,低污染、节约资源是一大特色。”园区工作人员表示,整个园区派生出36个工业循环项目,把电厂每年产生的120万吨粉煤灰、40万吨脱硫石膏全部消耗掉,形成了“煤—电—粉煤灰—水泥”、“煤—电—石膏—石膏板”、“煤—电—粉煤灰—新型墙材”三条循环产业链。 强蛟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紧临电厂,一年就要“吃”掉国华电厂粉煤灰约15万吨、其他混合材20万吨左右,制成240万吨水泥。企业在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也为保护港区环境贡献了一份力量。 宁波嘉瀚环保建材开发有限公司,是全省生产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填补了我市绿色环保节能新型墙体建筑材料的空白。这条生产线利用国华电厂工业废渣中的粉煤灰,配以砂、石灰、水泥、石膏等硅质钙质材料,形成一种轻质保温隔热的新型墙体建材。 “整个园区围绕电厂产生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废弃物,以海螺水泥、北新建材纸面石膏板、普利凯建筑等为‘补链’配套项目,构建实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体系。”园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第四条产业链减少煤炭消耗 在原先形成的三条产业链基础上,园区还积极拓展“煤-电-蒸汽-集中供热-用热能企业”第四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开创了“以电养热”模式,企业里矗立的高污染锅炉被淘汰。 企业供热不可缺失,拆除了锅炉,靠什么供热?宁海湾循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从区域内的国华电厂寻求解决之策。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引入第三方环保节能企业“杭热热力”公司,与国华宁海电厂合作,投入1亿元,采用电厂余热为热源,通过建设发电机组二次换热系统,达到热源循环利用最优化的目的。此举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8万吨标煤。 “集中供热将有效消耗电厂余热,同时降低园区内企业单位产品的煤耗量。”强蛟镇党委书记王照栈说,开发区有21家企业设有燃煤锅炉,实施“以电养热”项目后,可以全面淘汰高污染锅炉,届时宁海湾强蛟半岛所辖企业可实现燃煤“近零消耗”。 十年磨一剑。在宁海湾循环经济开发区,如今循环经济产业链基本成形。园区管委会还积极发展下游建材产业,使得循环经济得到延伸拓展。目前开发区已引进企业40家,海螺水泥、北新建材、浙能脱硝催化剂、得力海纳节能等一批大型企业相继投产。与此同时,他们在园区内规划建设总用地3080余亩的新型建材、住宅产业化和家居产业基地,重点引进石膏制品及砖瓦系列、板材系列、家具系列、新型屋面系列、装饰厨卫系列等生产企业,目标到2018年基本形成以家具制造业、新型建材产业、住宅产业和装饰厨卫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王照栈表示,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循环经济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所趋。从国华宁海电厂废弃物的再利用到脱硝催化剂等亿元项目的引进,一步步向前迈进,强蛟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湾区经济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