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7月1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燃大学生的理想信仰之灯

——全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蒋炜宁

    通讯员 陆灵刚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国家兴盛与民族未来。宁波拥有15所高校,15.5万名大学生在这里学习生活。各在甬高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答卷上书写宁波实践。

    担起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责任

    如今,在我市,基本形成了市委、市委教育工委、高校党委、二级学院党委、基层党支部“一级抓一级”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建立了市委常委进高校宣讲形势政策常态化机制。去年,市委主要领导纷纷走进高校宣讲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2014年起,市委组织部与市委教育工委每年组织召开高校党委书记党建工作述职座谈会,教育工委、各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以及全市高校宣传与学工部长例会等制度日益健全。

    各在甬高校切实担负起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各高校纷纷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普遍设立“院长书记论坛”“做人做事做学问”“启新讲堂”等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同时,打造一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铁军。市委教育工委深化与中国社科院联培联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组织开展社科教师、骨干辅导员培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与教学授课水平。推动市辅导员研修与培训基地建设,举办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辅导员工作案例比赛。开展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系列评选活动,引导激励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思想政治工作有创新,市委宣传部与宁波大学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委教育工委聘请30名专家教授,组建形势与政策讲师团,定期走进高校宣传形势政策。中外合作办学的宁波诺丁汉大学以中国文化课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展开中西深度学术对话,思想政治实践实现知行合一,思想政治课研究性讲座熏陶学生养成人文情怀,全方位讲好“中国故事”,坚守“中国立场”。支部建网上,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的E支部融合专业骨干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生党员等要素,依托“互联网+”打造更为走心的党建工作制度。短短一年里,E支部微信平台吸引近800名用户,总阅读量近10万人次。

    每一个高校基层党支部都焕发着满满的正能量,吸引一批批青年学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截至去年底,在甬高校共有基层党组织977个,学生党员8380名,占在校学生总数的6%,教职工党员7243名,占在职教职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由此,以党员队伍为中坚力量构建起了各高校积极向上、和谐奋发的校园环境。

    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

    高校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领域,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如何引导这可爱、可信、可为的中国年轻一代?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严格落实“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坛有纪律”的同时,强化课程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设立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改革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试点等项目,探索“思想政治课程”向“课程思想政治”转变。针对当代学生的个性特征,强化案例研讨与情境教育,探索进行“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契合度和精准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和价值实践,而单向的灌输影响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将思想政治课“微化”: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教学与学生身边的人事结合,教学与具体场景结合,从而将课本中的基本理论落细、落小和落实。“微化”教学实施3年多来,引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宁波抗战故事、宁波好家风好家训,学生触手可及或是可以亲身体验的案例,克服了教材抽象和简约、教学内容疏离学生的不足,增强了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微化”教学已覆盖本科生近万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结合翻转课堂理念,以移动智能终端为工具,通过课前学习、课中探究、课后实践,开展任务驱动下的探究互动式课堂教与学,并全程记录考核评价,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性与思想性,促进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发展。

采访中,不少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不再是单一的说教,而是现实中的理论、生活中的理论。

此外,各在甬高校普遍建立校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推动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融合互动,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接受鲜活生动的思想教育。 在“大脚板走一线”“治理劣Ⅴ类水”等活动中,活跃着大学生的身影。他们担任各河道的河长助理,利用所学的环保知识,与河长们探讨治水新方案,还在巡河中利用新媒体,以自己的青春力量助推“五水共治”。

做精“德育生活化”体系

打造高校思想政治德育品牌,做精“德育生活化”体系,强化文化育人。

宁波大学构筑“宁波帮”精神特质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体系。宁波大学现有“宁波帮”人士捐建大楼50多栋、“宁波帮”人士设立的奖学金20多项,开展“宁波帮”文化节10届,原创“宁波帮”题材话剧10余部,使全校师生深受“宁波帮”创新创业精神感染和激励。该校先后成立宁波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协会、KAB创业俱乐部等30多个校院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组织,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源基金搭建了助学基金、思源超市、班级微基金、思源夜市、有爱小屋、爱心维修、思源学堂等项目载体,各项实践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在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使之真正融入校园生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德育生活化,以打造文明寝室、文明教室、文明餐厅为主要载体,构建全方位育人环境。宁波大红鹰学院“一起、二迎、三问好”寝室文明礼仪教育等品牌不断涌现。浙江万里学院“四季歌”校园文化大型系列活动至今已开展17年,每季开展活动20余项,所有万里学子自主参加过“四季歌”活动,每位学生能寻觅到自己最向往和需要的音符,潜移默化中完成人文教育和人格塑造。

深挖校训、校风和校史文化所蕴含的积极元素,厚植高校特色文化。宁波工程学院的校训石、王阳明石像、大门浮雕上均以王阳明头像和齿轮为装饰图案,配以“知行合一”和“讲实求精”的文字,人文与科技、历史与现代在这两面浮雕上实现完美融合。校史馆把30多年办学历史用光影手段鲜活展现,一代代师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历程跃然纸上,真正实现以史育人、以文化人。阳明广场、知行路、文渊路、天工路……路和广场的名称透着宁工特有的文化气息。在宁波大学感恩文化园里,主题浮雕墙上,一位位“宁波帮”人士的形象栩栩如生,墙后则镌刻着他们捐资助学的相关事迹。“宁波帮”人士对宁波大学延绵不断的关怀已成为一段佳话,由此带来的感恩文化已深深植入宁大学子心中,校友纷纷反哺母校,感恩社会。

校园文化成为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隐性思想政治课程,浸润着一批批学子。

与此同时,各在甬高校全力服务学生发展,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目前,各在甬高校让学生“最多跑一次”的事务中心普遍建成。政府、社会和学校合力帮困助学机制不断成熟,去年全市2万余名大学生得到政府提供的近9000万元奖助学金,9万多人次得到学校提供的8000余万元资助,2400余人次得到社会、企业提供的490万元资助。各高校常态化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关爱生命教育,对重点学生群体帮扶关爱;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搭建资本与项目对接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的实际帮助。近3年,我市高校毕业生创业率超过全国高校平均水平近一倍。

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点亮了一批批高校学子的理想信仰之灯,铸就了他们一颗颗坚定的中国心,从而成长为建设祖国的生力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