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7月20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升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

7月7日,各地举行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活动。(新华社图)

    一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并对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意识形态能力是党员干部的核心能力之一,要从鉴别力、学习力、思考力、创新力和表达力五个方面,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真正让意识形态工作起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汇集力量的强有力作用。

    黄相怀

    一、提升意识形态鉴别力

    有时候你以为的并不一定是你以为的,你以为的有可能是人家想让你以为的甚至要你以为的,这就有个鉴别力的问题。提升意识形态鉴别力有以下几个要点:

    1、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中,政治事关政权、政党、政府、政策,是统帅,是灵魂,是大局。凡属根本重大原则方向的问题都是政治,凡是关系到这些方面的事物就可以被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意识形态问题就是高度政治性问题,因此要善于从政治的角度和高度来看问题。

    “文革”结束后,在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问题上,邓小平展示了伟大的政治家的智慧。他认为“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仅仅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这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很大的政治问题。”在邓小平的指导下,中央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既纠正了毛泽东晚年错误和个人崇拜,又维护了毛泽东的形象和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巧妙地解决了一个全国人民思想信仰的问题。这为人们统一思想,维护团结,保证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这就是善于从政治的角度和高度看问题。

    2、把握一条基本原则

    既然意识形态是一项高度政治性的工作,那么政治最基本的一个原则是什么呢?毛泽东曾经讲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这条基本原则运用到意识形态领域,那就是:要把不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少少的,把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多多的;把我们自己的负能量、次旋律搞得少少的,把我们自己的这种正能量、主旋律搞得多多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有一个“三个地带”的理论: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而灰色地带,应该大张旗鼓去争取,尽量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三个地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政治原则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活用和化用。

    3、心里装着几把尺子

    第一要装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这把尺子,这个尺子是党员干部的看家本领,没有这个尺子就心中无数,心里没底;第二要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把尺子,有了这把尺子,党就不会削弱和变质;第三要装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尺子,有了这把尺子,红色江山就不会变色;第四还要装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这把尺子,有了这把尺子,就不会做出有损国格的事情出来。所以,对于有些意识形态问题实在猜不透,悟不透,看不透,不妨首先拿这四把尺子量一量,到底合乎这四把尺子,还是有违这四把尺子。

    二、提升意识形态学习力

    读书少就容易上当受骗,这句话放在意识形态领域再正确不过。怎么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学习力?也有几个要点:

    1、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能简单地接受它或拒斥它。比如,从分析问题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的分析,至今仍然没有出其右者,至今仍然是深刻的鞭辟入里的;从捍卫国家利益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比如政党制度、国企制度等,不仅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而且是捍卫国家利益的思想武器。所以,对于马克思主义,要把它作为看家本领,不抛弃,不放弃,讲新话,走新路。

    2、适当了解一些意识形态领域的热点前沿问题

    比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在政治学领域,民主问题比较多地附着了意识形态的因素在里面;在法学领域,宪政问题比较多地附着了意识形态的问题在里面;在新闻学领域,“新闻自由”这个概念比较多地附着了一些意识形态的因素在里面;在社会学领域,“公民社会”这个概念比较多地附着了一些意识形态的东西在里面。对于这些问题,不能简单地绕着走,而是要适当地去了解到底是怎么说的?怎么论证的?做到心明眼亮。

    其实也不复杂。比如西方经济学非常推崇自由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看起来是双方都发挥了自己的比较优势,各自的处境都得到了改善,利益得到了一个最优化的改进。作为一个纯理论推演,当然是没有错的。但是,一旦这种自由贸易理论运用到强弱不对等、贫富差距较大的两国之间,那么由于贸易规则的制定权等的不对等,将产生极为不对称的状态,由此产生的贸易后果就根本不是表面上所推演的双赢那么简单,最终一定会导致强国持续不断地吞噬弱国利益的现象。因此,如果一味鼓吹这种理论的正确性,而不管不顾具体的现实的情况和应用场景,这种理论就在一定意义上变成了某种意识形态。如果有利益驱动在里面,那就不能排除别有用心的可能性。

    三、提升意识形态思考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精研深思对于提升意识形态能力十分重要。怎么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思考力?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要善于观察问题

    怎么叫善于观察问题?就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什么叫善于观察问题,什么叫不善于观察问题呢?这里有一个富有启示性的例子。

    这个例子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观察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应当从什么标准出发。长久以来,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西方的学者通常用一人一票、自由选举等标准来评价。习近平总书记没有全盘否定西方的某些有价值的结论,但是提出了一个更加复杂更加有机、更加生动更加多维的评价标准体系,这个评价标准体系要比西方的某些理论更加合乎一国现实国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这“八个能否”就是善于观察问题的一个标准,而简单的程序主义其实是犯了形而上的机械论的毛病。

    最好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大家在逛商场买衣服的时候,对这个道理明白得很;但是一到了理论领域,就犯迷糊了。某些外国政治经验和做法既有用也没用,关键看怎么用,用好了是良药,用坏了是毒药;对症的是良药,不对症的就是毒药。

    2、要善于抓住关键

    什么叫善于抓住关键?尽管意识形态问题千变化、万复杂,但是对于当前中国来说,有几个问题非常关键,抓住了这些关键问题,抓住了这些问题的关键,党员干部大体上就能够做到“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哪些问题比较关键?当前来说,2015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十三个如何”,就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关键问题。“十三个如何”有哪些呢?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如何看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如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何深刻领会新的发展理念,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看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正确作用,如何看待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看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如何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如果在这些问题上能想清楚、弄明白,大体上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就站得住了。

    3、要善于进行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说过: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认为西方“普世价值”经过了几百年,为什么不能认同?西方一些政治话语为什么不能借用?接受了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为什么非要拧着来?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这就是不善于分析所导致的。

    怎么分析呢?“是非疑,则度之以远事,验之以近物。”冷战结束之后,在西方价值观念鼓捣下,一些国家被折腾得不成样子了,有的四分五裂,有的战火纷飞,有的整天乱哄哄的,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这些国家就是典型。所以,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裁剪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标准来衡量我国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那后果不堪设想。

    再比如,我们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视角和科学方法,进一步观察和思考当今世界,特别是对于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发展中国家的新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新变化,给出科学合理的分析解释。

    比如从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看,它们在本国范围内貌似克服了马克思主义所指出的资本主义难题;而实际上,它们是对本国采取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措施才解决了这个难题。而之所以它们能够对本国采取这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措施,是因为它们在世界范围内转移了本国的矛盾和弊病;从全球范围看,资本主义的难题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放大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四、提升意识形态创新力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创新力很重要,只有经常性的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性,不断打破定式思维,才能够使得意识形态工作永远生动活泼地做下去。这里面有几个要点:

    1、要善于进行理论创新

    邓小平就是一位理论创新大师。在“文革”结束后,为了在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情况下,削弱毛泽东思想中阶级斗争的一面,强化它发展生产的一面,邓小平提出了“完整理解论”。通过完整理解,强化了毛泽东思想中发展生产这一面。同时,邓小平为了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对于社会主义的思维定式,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通过这样一个本质论的提醒和反思,把计划经济的一部分排挤出去了,把市场经济的某些给调整进来了,这就是一种理论创新。

    2、要善于进行内容创新

    老祖宗不能丢,新话语必须讲。马克思是一面旗帜,凝聚人心和力量的旗帜,同时,不能要求一百多年前的老祖宗为当前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那是懒汉思想。自己不争气,不能怪老祖宗没留下好东西。比如,今天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在阐释其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同时,也必须对其现实指导作用进行创造性的深入发掘。比如,要看到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科学把握世界和社会发展的思维与方法,给予我们正确理解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智慧与启迪,给予我们充实精神世界并抚慰心灵的哲理与感悟,等等。这些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但过去未曾充分挖掘的,需要今天的我们下大力气进行阐发。

    3、要善于进行应用创新

    毛泽东是一位意识形态大师、理论创新大师,当他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的时候,他就进行了一次伟大的应用创新。怎么样应用呢?把马克思主义这个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了,这就是一种应用创新。邓小平也是一位应用创新的大师,他把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有机结合起来了,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的概念、伟大理论。

    五、提升意识形态表达力

    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表达力也非常重要,否则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

    1、要善于拿捏词句

    比如习近平总书记用“两个不能否定”,既不能用改革后否定改革前,也不能用改革前否定改革后,就解决了一个改革前与改革后在事实上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张力这样一个问题。又如西方提出了“普世价值”,面对有可能使我们产生被动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同价值这样的概念。西方的“普世价值”承载了太多西方的东西,所以不能简单接受。中国既不偏离人类文明的大道,又不对西方的价值囫囵吞下,所以中国要讲共同价值。共同价值是全人类共同尊奉但并不寻求强加于人的价值,它不同于但又吸收了西方价值的有益成分,同时又不简单直接地等同于西方的价值,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超越。这些都是善于拿捏词句的表现。

    2、善于创新话语

    毛泽东通过实事求是,通过把中国传统的“实事求是”这个词借用过来,巧妙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后的一个活的灵魂的问题,这就是一种话语创新。邓小平通过“摸着石头过河”这样一个话语的提出,解决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既无先例可寻,又没有其他经验可以借鉴这样的尴尬局面。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中国梦”这个词语的创新,激活激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想象力,打通了政治话语和民间话语之间的阻隔,中国话语和外国话语之间的阻隔,既有仙气又接地气,从而使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营造了一个最大化的公约数,为党的理论创新开辟了新的话语空间。

    3、避免陷入话语陷阱

    现在话语陷阱蛮多的,“合法性”“党大还是法大”“党政分开”等,都带有话语陷阱的特点。什么叫话语陷阱?就是过多纠缠,就中计了。为什么?因为这些话语及其理论建构,都是被设计好的。只要坐到了人家设计好的凳子上展开辩论,就很难挣脱人家的话语牢笼,于是就陷入了话语陷阱之中。所以有时候为什么要不争论呢?因为争论是一种智慧,不争论有时候是一种更大的智慧。一争论,第一把事耽误了,第二掉到了别人的陷阱里面去,爬不出来了,那就得不偿失了。因此,不要在某些莫名其妙的问题上进行莫名其妙的争论,这是让自己保持清醒的一种大智慧。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