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岚 通讯员范奕齐)“垃圾分类”对宁波居民来说已耳熟能详,市民对垃圾分类支持度也很高,都觉得是好事,但行动上参与度不高。随着“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的开展,5月份以来,破难专项小分队多次就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提升分类质量作调研,并提出了解题方案。 我市垃圾分类自2013年7月实施以来,收运体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稳步推进,法律法规提上日程。截至今年6月底,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75%,其中居住小区收集覆盖率60%,机关事业单位80%,国有企业90%,学校100%。累计推广居住小区584个,推广家庭31.81万户。 一方面是分类覆盖面不断扩大,一方面却是居民整体参与度尚未达一半,分类质量也不高。究其原因,除了居民缺乏对垃圾分类的责任意识外,也有的是因为分好后,见小区保洁员收运时又混装就不再坚持了。 “目前我市居民垃圾处置由政府兜底,居民不承担处置费用,这是造成居民缺乏对垃圾分类负责意识的主要原因。”市城管局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副主任胡柳说,目前不少城市如广州、银川等正在试点垃圾处置收费机制,我市生活垃圾处置收费调研工作也已启动。另外,《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已被列为市人大常委会2016年立法调研项目、2017年预备项目,计划于2018年正式出台,届时我市分类立法工作将实现全面突破,不同主体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将以法律形式呈现,市民生活垃圾产生者责任制也将进一步明确。 记者从市城管部门了解到,进入夏季高温以来,我市生活垃圾量急剧增长,日均垃圾产生量已达5600吨,最高已破6000吨,远超我市垃圾处置能力。为了处置好每日产生的垃圾,全市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场都在超负荷运转,而这些被处置的垃圾中至少一半以上是可以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分类事关社会环境,与每个家庭每个居民利益切身相关。”胡柳介绍,此次破难题活动还提出“建立公职人员垃圾分类通报制度,率先垂范。” 对于受市民诟病的混装问题,市城管和市住建委已进行了积极沟通协调,并分别采取了相应措施。如果居民发现小区内有混装行为,可以拨打监督电话87952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