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工现场。(邵家艳 徐欣 摄) |
本报讯(记者徐欣 江北记者站张落雁 通讯员张瑾)连日来,热浪席卷江南大地,行走在炙热的马路上,能感觉到空气里热流涌动。为了保护工人们的健康与安全,大多数行业实行了错时上班制度,可有一群人注定无法避开高温作业,因为对于他们而言,天气越热、气温越高,施工的条件就越有利,他们就是养路工人。 昨天下午2时半,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在骆观线上,一群身着橘色工作服的养路工人正在紧张施工中。太阳暴晒下,施工现场的温度在50℃以上,10余名养路工人面朝路面,背向烈日,衣衫早已湿透。 慈城中心公路管理站维修班班长吴志浩算是江北最早的一批养路工了。他指着施工现场告诉记者,高温天正是沥青灌缝作业和沥青摊铺的黄金时间,因为气温低了,沥青不易铺实。记者看到,吴志浩先用路面切割机对隆起路段进行切割,他的工友陆国海和徐惠国用电钻、铲子、鼓风机等专业工具分别进行凿挖和清理,随后用鼓风机清除施工区域内残留的杂物,然后涂上底油,最后进行摊铺、压实沥青混凝土料和封边。仅用了15分钟,他们就完成了骆观线K6+700路段的路面拥包修整工作。 现场负责填补沥青的养路工冯年茂,用手刮了刮脸上的汗水,打开随身携带的水壶,边喝水边说:“今天一天我们要处置分散在S319省道、骆观线、冯塘线、江北连接线二期等5条路线上的各种沥青路面病害,我们早上6点多就开始工作,一直要到傍晚5点收工。”记者发现,这些养路工的年龄在50岁至60岁之间。脚踩温度高达150℃的沥青混凝土拌和料,他们工作起来,丝毫不含糊。 入伏后,考虑养路工的健康与安全,江北区公路管理段将外出作业时间调整为上午6时半到10时半,下午2时半到5时。此外,人丹、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都已配齐,每辆养护车上也配备了纯净水和茶水,并给他们安排了3间专门的午间休息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