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艺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7月2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首欲东 会友乘乐

——写在马氏家族及纽约青少年交响乐团返乡巡演之际

图为今年3月马友友(中)、马友乘(右)姐弟在美国林肯中心合影。另一位为纽约青少年交响乐团董事冯文君。(周蓉华 供图)
2005年返乡演出后,本文作者贺秋帆向马友友献花。(贺秋帆 供图)
王重光先生所著《马友友琴系故土》一书,书名为冯骥才先生题。(贺秋帆 供图)

    2017年7月16日晚,以行政总监马友乘博士和音乐总监迈克·达德普领衔的纽约青少年交响乐团(即COS乐团)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举行了一场返乡音乐会。这支乐团成立于1962年,创建者为鄞州咸祥镇人马孝骏博士。那一晚,当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次乐章及加演的《马灯调》奏响,乡愁和乡情交织,把音乐会推向一个令人动容的高潮。毫无疑问,这将是正在建设的音乐之城的年度重大文化事件,而马氏家族此行的宗旨“音系中美友谊,乐动一带一路”,也借音乐这一人类共同的语言,得到圆满诠释……

    贺秋帆

    马作的卢 弓如霹雳

    其实,马氏家族最重要一员,是并未随团的大提琴家马友友。马友友1955年生于巴黎,1959年随父马孝骏、母卢雅文、姊马友乘迁居纽约。1962年,马氏姐弟参加华盛顿文化中心音乐会,肯尼迪总统到场,担任主持人并把马氏姐弟第一次介绍给全美电视观众的是20世纪音乐巨人伦纳德·伯恩斯坦,演出视频目前可在网络看到。马友友的琴技得到华盛顿国立图书馆驻馆的布达佩斯四重奏组成员亚历山大·施耐德关注,后者促成大提琴泰斗巴勃罗·卡萨尔斯和马友友的历史性会面。席间,卡萨尔斯对马孝骏提议,“你不要试图影响孩子,请让他自由发展。”马友友从未参加任何比赛,在随大提琴名家罗斯完成了茱莉亚德音乐学院学业后,他选择进入哈佛攻读人类学,早早显露出不局限于一种身份的眼光格局。上世纪70年代,一场突发的腰椎疾病令他刚刚开始的职业演奏生涯几乎夭折,而今天,他已是历史上录制唱片数量最多的大提琴家,并保持着18次得格莱美奖的纪录。

    马友友第一次来中国大陆是1985年11月,他在上海市政府小礼堂演出,并在上海音乐学院讲学。1997年,他和作曲家谭盾合作《交响曲1997》于香港回归之夜献演,2000年,他演出的电影配乐《卧虎藏龙》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同年,纽约市政府宣布2月10日为马友友日,第49街为马友友街。2002年,马友友应邀在“9·11”一周年纪念会上演出巴赫的《萨拉班德》,2009年,马友友出席奥巴马总统就职仪式并演奏,两年后,奥巴马总统在白宫为他颁发自由勋章。

    上世纪90年代起,马友友尝试音乐跨界,开始基于人类学层面探索音乐之源,在非洲草原、中东沙漠、巴西丛林寻访民间音乐。2001年3月,他的“丝路计划”在北京世纪剧院启动,并主奏了赵季平的《关山月——丝路写意》和朱践耳的《丝路寻梦》,用琴声诉说丝路沧桑,迄今已经推出五张相关专辑。值得一说的另有他经手的三把琴,1983年之前,马友友使用的是1722年制作的格弗瑞勒琴,原属法国大提琴家富尼埃,这以后,一位神秘人物把手中的大卫·杜夫琴(1712年制作)的使用权交给马友友,此琴原为英国大提琴家杜普蕾所有。上世纪90年代起,马友友又换了一把1733年制作的蒙塔尼亚纳琴,价值250万美金,此琴1999年曾在纽约出租车上失而复得,2005年,马友友携此琴完成返乡之旅。

    唱片之海 马踏飞燕

    1979年,马友友得到卡拉扬邀请,参与了DG公司的贝多芬三重协奏曲录音,这是他跟唱片业发生交集之始。2015年,SONY公司发行了马友友迄今录音全集,共计90张CD,曲目涵盖大提琴领域上至巴洛克时期,下至现代派的一切重要作品,而重中之重,当属巴赫的六组无伴奏组曲,此曲可称有多少名家就有多少录音,富尼埃、斯达克均留下至少四版唱片。马友友存世两套,一是1980年左右在CBS公司发行的,用的是那把格弗瑞勒琴,声音厚重,但流动感充沛,左右逢源,这是呈献他青春活力和惊人技巧的一版,听之直如水银泻地,唯一的欠缺也许是慢板乐章拉法,可能低估了巴赫内在的深沉感,所以才有1997年前后在SONY的修正版,即是蒙塔尼亚纳琴演奏的第二套。彼时年过不惑,马友友已有新的人生感悟,渗透到演奏里,则是积淀与成熟陡增,而技巧方面未见丝毫回落,琴声的聚焦感,时时显出一种熔铸之力,音乐里呈现出一种无法归类的独特气质——这一切,也许唯有归功于他那多重文化汇聚的成长背景与人生历练之间多方面的契合吧。

    室内乐方面最值得一提的是贝多芬五首大提琴奏鸣曲。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在CBS即与茱莉亚德同窗、波兰钢琴家安克斯合作一套,技巧上之充分自信,手下乐思流淌之顺畅,仿佛令传达音乐的环节——乐器被轻而易举地超越了,此种随心所欲的快意世所罕有,而第二奏鸣曲首乐章里一段大提琴峰回路转的句子,他做出了山重水复中柳暗花明的效果,其大幅度的情感激荡向来为听者津津乐道。这套唱片,乐圣早期的两首可谓无与伦比,若有不足,则在后两首少了乐圣中晚期作品的深刻与沉郁,如此,我亦期待马友友能在耳顺之年重录一版,并期待注入全新体验。

    我最早在国内刊物读到马友友的评价文字,为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胡亚东先生所撰,见于三联《爱乐》创刊之初,如下段落深具感染力:“他演奏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时,第一乐章第87小节大提琴进入时,两小节速度及旋律都相似的乐句经过他在弓法上悠然自得的处理,听起来一快一慢,我听过几乎所有大师的演奏,没有一位像马友友这样大胆,这样高度潇洒的果断,也许这正是东方人文化素质的表现,像李白,又像苏东坡,潇洒!极为潇洒……”其实马友友对此曲录有两版,一个是马泽尔指挥的柏林爱乐版,一个是马祖尔指挥的纽约爱乐版,现在看去,无妨视为乡愁满满、指向故土的一种情怀流露,各有千秋。另一首不可忽略的是埃尔加协奏曲,由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伴奏,马友友用曾为此曲史上最佳演绎者杜普蕾所有之大卫·杜夫琴演奏,像是故意要一争高下。迄今所见马友友最精彩的视频演出,则是1990年柴可夫斯基诞辰150周年在列宁格勒举行的纪念演出,他独奏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堪称惊天地泣鬼神,已入化境。

    故乡明月 见鞍思马

    十五年前,我应邀加入民间组织“宁波市欢迎马友友乡长返乡献艺筹委会”,投名状是一篇不甚成熟的乐评,该组织的发起者是甬上文化名流、走遍中国帝陵的第一人王重光先生。早在1995年,王老在咸祥附近山区寻访二战期间美军轰炸东京的机群坠落于宁波沿海的残骸,无意间觅得马明扬墓,经乡人指点,方知为马友友祖坟,更为意外的是,墓碑刻字竟是书坛泰斗沙孟海的手笔。

    2002年9月,王重光先生在电视上看到马友友在美国世贸中心废墟上为死难者演出的新闻,彻夜难眠,决意抱病发起一个探访马氏故里的志愿者行动,并将探访成果汇编成一本《月是故乡明》的册子。在此过程中,王老深感需要有一篇文字来专门评价马友友的艺术成就,经家父贺圣谟引荐,于是有了我那篇题为《他属于全世界》的文字,算是倾当时之所有,对马友友的录音成果、风格流变、乐史地位略作论说。这本册子后经小港李氏家族成员、加州华侨名流李名信先生之手递交,马友友不久回信说,“希望有一天能实现访问宁波。”2005年初,马友友返乡演出计划启动,其实之前数月,中国大陆方面经纪公司及赞助商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就已实地考察南苑饭店和新落成的宁波大剧院,因为马友友对花粉过敏,演出合同条款里甚至提到确保在甬期间全程空气质量。2005年9月21日,马友友亚洲巡回演出消息发布,全程七站,宁波之名,与台北、桃园、香港、东京、首尔、上海同列!

    2005年11月10日午后,马友友搭乘港龙航班抵达宁波栎社机场,下午2时许入住南苑饭店,恭候多时的“宁波市欢迎马友友乡长返乡献艺筹委会”会长、耗资十余万购买演出门票馈赠亲友的甬上儒商鲍正良先生代表家乡,向马友友送上了三件礼物:第一件是专为马友友精心设计定制的画册,题为《故里风光》,内含马氏祖屋、祖坟照片,以及一份含有马友友一家姓名的马氏宗族谱系图;第二件是咸祥镇文化站邵鹏翱创意并制作的一只水晶瓶,内含一捧取自马氏祖居地下的实体故土;第三件是一幅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寿幛,彼时马友友刚过五十岁生日,筹委会请工艺美术厂的几位退休师傅耗费一月工时千针万线赶制而成,此红底黄字绸缎制品长两米、宽一米半,寿文“云中白鹤游超旷,石上青松处洁清”则由家父敲定,并请沙孟海书画院院长、沙孟海先生关门弟子张忠良先生落笔。据鲍正良先生回忆,收下礼物后,马友友跟他之间有过长达两分钟的紧紧拥抱。2005年11月10日下午四时许在宁波大剧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马友友还收到宁波官方的一件礼物,那就是马氏家族祖居中属于其父马孝骏名下的房屋土地证和房产证复印件。

    万里寻根 萧萧马鸣

    马友友在甬期间,我曾有三次机会与他交流,第一次是新闻发布会举手提问阶段。在苦等各大媒体客套式问答十分钟后,我终于发声,问了两个问题,一是身为一个古典音乐方面的顶尖人物,何以会有跨界之举?马友友突然站立起来说,你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二是此行是否会前去祖坟祭扫?马友友当即表示肯定。发布会结束后,马友友专门走下听众席与我握手。当晚,“宁波市欢迎马友友乡长返乡献艺筹委会”成员——王重光、陈爱娣、鲍正良、丁唯真、陈炯炜、葛险峰及周萍等,全数聚集寒舍,欣赏唱片及听我讲解,预习次日马友友的演出曲目。第二次交流是在演出结束后,我与王重光先生上台献花,并向马友友介绍王老,在全场掌声里见证了马友友和王老的拥抱。第三次交流是随后奔驰公司于三江名府举行的答谢酒会上,我冲破重重防线挤到马友友近旁,掏出一张CBS公司发行的他演奏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唱片请他签名。当时局面几乎失控,担任马友友安全顾问的FBI华裔警官把我的手腕紧紧捏住,马友友伸出食指示意只签一个,我终于得到他在中国大陆的第一个中文签名。

    关于马友友宁波演出的质量,我已经在各种场合、文字里提到过,本文只说两件事,一件是曲目和鼓掌问题。马友友这次亚洲巡演的曲目是巴赫大无组曲里的第三、五、六组,每组六段舞曲,共计十八段,中间休息两次。十八段如果每段演罢都鼓掌的话,整晚气氛就毁了,但好客的宁波观众还是在头两曲结束后报以掌声。马友友从第三段结束起,用视线将台下逼住,并不由分说进入下一曲,将多余的掌声轻轻地挡住,在座的倒也立刻适应了,这便是马友友的现场掌控力,可见音乐家也讲情商;另一件是加演曲目安排,他挑了意大利电影配乐大师莫里康尼的《海上钢琴师》主题曲《随风摇摆》,游子、乡愁等等意蕴纷至沓来。聆听马友友现场演出后,我的赏乐体验发生逆转,此后四年,我平均每月往返沪甬一次,前去聆听世界顶尖现场,积累下宝贵经历,以至于平生坐得最多的便是上海南站开出的夜行列车,次日清晨往往还要急急赶去上班,不亦乐乎。

    据事后得到的消息,2005年11月12日上午,马友友冒雨前去咸祥镇黄牛岭,几段山路充满泥泞,一行人披荆斩棘,到得祖坟,这位当代世界身价最高的大提琴家一头扑倒,感慨万千。当日午后,马友友又赶去栎社飞往上海,刚好赶上下午在上音的大师班授课……

    益者三友 代马依风

    这次宁波演出之前,我跟马友乘博士有过一场晤谈,她说起此次返乡,也跟母亲卢雅文不久前去世有关,年近古稀的马友乘思乡心切,遂应故乡邀约,携COS乐团一行于本月11日抵沪,先亮相于上海夏季音乐节,宁波演出结束翌日赶往咸祥镇荣归故里,祭祖访友,19日又赴杭州演出,为此行收尾。宁波演出当日上午,马友乘女士会见了故乡鄞州政府与乡亲代表,以及《马友友琴系故土》一书作者王重光先生的夫人陈爱娣女士为代表的前“宁波市欢迎马友友乡长返乡献艺筹委会”成员,并在保利剧院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琴童互动交流会。两岁半开始学小提琴、三岁加入钢琴、七岁开个人演奏会的哈佛医学院博士马友乘在回答听众提问“儿童几岁适宜学琴”时,有一个基于幼儿生理发育水平的回答,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能分辨色彩时即可学琴!”16日傍晚,马友乘女士在媒体见面会上,也曾跟在座诸位分享如下一段往事,带来不少启示:童年学琴时姐弟屡有顽皮举动,其父马孝骏博士也曾行使高压手段,但姐弟自有应对手段,那就是用琴声奏出尖利怪声模仿人声求救,令乃父下不了手。现在回忆起来,犹觉渗透其中的浓浓亲情,令人感慨,可见学琴乃是整个家庭之事,孩子琴艺的进步也带动全家凝聚力的提升,适度严格与科学手段亦有益于创造力的激发。

    16日晚的宁波演出,马氏团队可谓打出了两张牌,一为青春牌,这从曲目选择上即可看出,如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的首乐章、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之《夏》、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的末乐章,无不充满生命的跃动感,亦与整支乐团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相呼应;一为乡愁牌,比如下半场演出的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的次乐章,专门为本次演出排练的《我爱你中国》(改编自1980年的国产片《海外赤子》主题歌)以及加演的宁波民间音乐《马灯调》(卢竹音教授改编版),都释放着一种思乡之情,而在此特殊时刻,马灯之马,也暗合马氏家族之称,乡情传递于是珠联璧合。演出中场,咸祥镇的小友友大提琴乐团也同台献艺,更是应和了音乐会开场大屏幕上呈献的一段马友友的祝福视频所言,“希望大家很快乐地聚一聚,能够在音乐中,说出内心的话!”此刻,我也无妨说说内心的话——期待马友友早日重返故里,再次用琴声抒发乡愁。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