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崩溃论”为何总是崩溃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指出,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让很多持中国“经济硬着陆论”“拐点论”和“崩溃论”的预测又一次落空了。究其实,很多主张“中国崩溃论”和“做空中国论”的悲观主义与中国现实并不吻合,很多证据都流于表象,并没有把握住中国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的实质。
首先,经济悲观主义过度放大了中国经济的风险,将外部环境的恶化和内部调整的阵痛等同于中国自身的问题,由此草率地将增量的部分恶化等同于中国经济运行的整体恶化,把个别风险暴露事件理解为整体风险爆发的前兆,实际上中国当前所进行的改革举措,如加强金融监管和维护金融稳定正是要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其次,经济悲观主义不了解中国微观层面现实情况,只看到表面数据,而看不清数据背后微观基础的改善和结构性调整的力量,中国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调整的过程是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而不是简单的增速下滑。
最后,很多人恶意“唱衰”中国经济背后有着更隐蔽的目的,除去一些媒体和学者有博取眼球的目的之外,很多市场机构不断抛出“中国崩溃论”,很大程度上有配合金融市场上“做空中国”投资操作的嫌疑。
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要传下去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刘正斌指出,从南昌起义的枪声划破夜空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便开始书写自己波澜壮阔、震古烁今的历史,创造自己意高境远、独树一帜的传统。90年间逐步形成的优良传统,如日月经天、江河纬地,从历史深处走来,却又超越时空,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代代相沿的传家宝,成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精神宝库中耀眼的璀璨明珠,成为新形势下建设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世界一流军队的精神源泉。
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处于外层的是具体可感的不同于其他军队的行为处事方式,处于中间层次的是人民军队特有的原则、制度、规矩、惯例,处于核心部分的是革命军队的思想、精神、价值观等。属于价值观层面的、最能反映人民军队性质本色的主要有: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并将其视为我军的军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为保卫和实现人民利益甘愿奉献、勇于牺牲;坚持开展革命的政治工作,把政治工作作为我军的生命线和政治优势;坚持官兵一致、军民一致,构建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和军政军民关系,等等。它们深刻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建军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本质,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牺牲奋斗历程。
经济回暖得益于四个变化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表示,上半年经济回暖主要在于宏观经济政策得当,宏观经济政策得当来自于面对新常态所做出的四个变化。
一是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发生了变化。把解决经济运行突出矛盾和问题的主攻方向调整到结构性改革的轨道上来,注重经济增长活力,努力实现供求关系的新平衡。
二是经济发展理念有了变化。新发展理念注重的不是GDP的简单增长,而是要把经济引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率、公平、可持续的轨道上来。为短期经济增长而实行宏观调控政策、透支未来增长,已不再是主要选项,铺摊子上项目不再是主要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助力稳增长的同时将着力点和着重点转到了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上。
三是经济工作的思路和主线发生变化。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量化宽松和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不再是主要选项,取而代之的是围绕提高供给质量这一主攻方向。
四是实施路径发生变化。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宏观经济政策主基调的同时,将基本途径放在以改革的办法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上,放在以推进各种基础性改革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