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新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7月2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强文化认同教育需从社会文化建设机制入手

    黑龙江大学张微在《光明日报》刊文提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建构和确立清晰可辨、统一完整的国民文化认同,对于个人、民族乃至整个国家的意义都是巨大而深远的。文化认同的建构资源由语言、文化遗产、价值观念体系、大众媒介等因素组成,社会文化机制是文化身份认同的最主要的来源。加强文化认同教育需要从社会文化建设机制入手。

    一、重视国学教育。国学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语言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哲学、宗教学等,它是中国人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的重要来源。文化认同的建构和培养离不开国学教育。二、充分开发文化产品。在文化产品的开发中,要使中国文化的核心基因与当代文化、现代社会相适应、相协调,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元素,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思想上的启迪、身心上的愉悦和审美上的享受,促进文化认同的建构。三、发挥传媒优势。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逐渐掌握大量的信息源并利用大众传媒发布和传播文化身份信息。与此同时,社会大众获取文化认同的信息也主要来源于大众媒体的传播。在此背景下,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建构国民文化认同不容忽视的来源。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