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三江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8月0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交通走廊 串起美丽经济新高度

东钱湖环湖南路
全市推进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现场会
石村驿站
美丽公路通往古村
美丽风车公路
象山美丽公路

    张燕 陈华伟 褚惠强 文/摄

    部分图片由各地交通局或公路段提供

    十二年前,在浙江安吉,习总书记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

    十二年后,浙江“推进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现场会”在安吉召开,不久后,宁波市政府在宁海举行全市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现场会,提出将以实现全域美丽交通走廊为目标,通过提升巩固、整体改造、打通新建三种方式,在“十三五”期间创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3376公里。

    至此,一个梦想在这里启航,公路不仅仅成为通行基础设施,更是一个承载着经济发展、关乎人民生活的美丽“走廊”。

    美丽梦想

    “两山”理论与“名城名都”

    总书记的“两山”理论之于宁波,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它不仅仅是贯彻省委“两美”决策、更是打造“名城名都”和“美丽宁波”的重要体现。

    7月的最后一天,当台风“纳沙”的尾翼还在影响着这个城市,天空中不时有阵雨瓢泼而降。由市政府牵头的宁波市推进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现场会在宁海举行,副市长褚银良率交通、旅游、农办、发改委、经济、财政、国土、环保、规划、综合执法、水利、农业、林业等十余个部门和各区(县)市、管委会负责人,实地走访公路驿站、农村公路、特色小镇等美丽经济元素,探索宁波将打造怎么样的“美丽经济交通走廊”。

    这是一个将影响全市未来几年交通、经济乃至全市人民生活的现场会。会上提出了建设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的总体要求:把“内优外美、绿色环保、智能高效、服务优质”美丽交通设施建设管理理念贯穿于交通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建设、养护、管理、运行全过程,全面开展交通“设施美、环境美、科技美、服务美”建设,努力实现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全域化。“十三五”期间,高水平构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全面开展美丽公路、美丽航道和美丽交通设施建设,将旅游景区、国家公园、科创城、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村、农家乐、民宿经济等串联成线,形成“畅、安、舒、美”的风景风情线、科创产业线、生态富民线、历史人文线、港口经济线。至“十三五”末,实现公路路网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等级进一步提高,路况质量进一步提升,路域环境进一步优化,航道效益进一步优化,安全运行环境全面改善,客运服务全面覆盖,美丽交通建设成效显著。

    美丽规划 五类交通走廊跃然而出

    翻开《宁波市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实施意见》,从公路服务站到任务分解表,从精品示范线到创建时间表,要求、表格、地图……几乎是挂图作战,这本《意见》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宁波公路提升巩固、整体改造、打通新建的重要指导。

    “十三五”期间,宁波将以“1311”创建任务为目标,努力实现美丽走廊创建全域化。全市将创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3000余公里,其中创建精品示范线路(公路部分)40条,1000余公里;各区县(市)按照不低于30%比例创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实施普通国省道提标、提速、提质工程。创建美丽航道近100公里,打造一条内河生态航道(杭甬运河宁波段航道),实现三江(姚江、甬江、奉化江)港航设施的洁化、序化、美化,全市“文明码头”创建率达到80%以上。创建20个美丽场站(10个客运站、10个公交场站)。打造智慧交通设施,进一步提高公众服务水平。

    在这里,五条各具美态的交通走廊跃然而出:立足宁波风情,打造自然风景走廊;服务宁波智造,打造科创产业走廊;保障民生共享,打造生态富民走廊;传承浙东文化,打造历史人文走廊;建设生态港航,打造港口经济走廊。

    美丽之基 公路“建管养”彰显内涵

    在宁波,串联起美丽经济各要素的交通走廊,并非只是一时之举,其实已拥有深厚的根基。

    市公路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宁波公路总里程11247公里,公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115公里,形成了1小时公路交通圈,实现了“高速一环六射”和“高速通到县,国省道通到镇,一般公路通到自然村”的目标,路网结构形成了从“基本适应—适度超前”新局面。

    宁波公路在建管养时着力于“美丽+”建设,以全域创建理念贯穿全局,力求建成具有宁波经济、交通、地域、文化、港口特色的美丽经济交通走廊,打造“宁波样板”。

    “设施美”是美丽公路的基础,“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公路的美,首先在于科学的设计、施工的品质、线条的优美,从路线、路基、路面到桥梁、隧道到绿化景观和安全设施,每一个环节都科学设计、精良施工,呈现工匠精神、精品之美。

    公路的美更在于与自然、生态、人文的和谐,这便是“环境美”。贯穿浙东四明山区的浒溪线,是我市首条山区美丽公路,在改造过程中,注重工程建设与生态设计、景观提升同步,打造出了建设的和谐生态人文之美。

    “秩序美”体现在公路的科学管理上。宁波市、县两级政府成立综合治超办公室,综合治超和非现场执法走在全国前列,开展了一系列“铁腕”“雷霆”“亮剑”等执法行动,建成55套治超电子监控系统,构筑了覆盖全市的治超“天网”。统筹开展公路边“三化”、“两路两侧”、“道乱占”等综合环境治理,努力打造以“畅、安、舒、美”为主题的美丽公路示范路。

    以惠民利民为宗旨,宁波公路更加注重“服务美”的延伸与拓展,社会效益明显体现。目前,宁波公路系统已建成市县两级11个路网中心(数据中心)、1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成及接入外场设施851套,智能化管理、高效服务成为常态。此外,杭州湾大桥服务区成为全省首家高速五星级文明服务区,望海岗驿站是全省首个开门迎客的普通公路服务站,梅林、墙头、师桥等一大批服务驿站相继迎客,公路服务的提升成宁波公路沿线一大“暖色”。

    美丽公路的精髓是公路精神、公路人的情怀,就是要弘扬公路人无私奉献的铺路石精神,“行风美”正是这种情怀的体现。台风、暴雨,宁波公路人始终冲锋在前,严寒、酷暑,宁波公路人始终奋战在一线。千千万万的宁波公路职工,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奋斗,齐心协力,共同熔铸出一座爱路、护路的精神丰碑。这座丰碑不仅在行业内部得到了躬身实践、薪火相传,更在全社会彰显出公路之美。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