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8月04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见证特殊时代的铁骨军魂

——《我在1977》读后有感

    吕 兵

    “八一”前夕,阅读《我在1977:一本尘封四十年的新兵日记》之际,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朱日和沙场阅兵的雄壮场面。电视直播把我带到华北沙场,去感受将士们保家卫国的热血温度;这本新兵日记,则把我带到40年前刚刚拨乱反正的军营,纯朴的新兵生活实况连同特殊的时代氛围如热浪扑面而来。一个是真刀真枪的战斗演习体验,一个是红色教育下的新兵成长经历,两种味道,一样的情愫,都蕴含着子弟兵对祖国的深深挚爱、对民族的大义担当。

    1977年是“文革”刚刚结束、尚未开始改革开放的一年。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携笔从戎的宁波籍战士俞丹桦坚持不懈地写日记,用青涩的文笔记录下军营生活的点滴,以一个基层连队普通新兵的视角,记录了初到部队大熔炉的观察、感悟和体验。时隔40年之后,已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俞丹桦将这本始终相伴的旧日记进行了悉心整理,力求通过真实鲜活、图文并茂的新兵日记,重现1977年的军营生活场景,透视一名20岁解放军文艺新兵的心灵轨迹和成长经历,进而让读者了解当时年轻人的理想追求、思维模式和处事方式,认知我国历史大转折年代的社会印记。

    《我在1977》由300余篇日记组成,时代风貌跃然纸上。和其他日记体文学作品相比,这本书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文本原汁原味。日记体文学大致可分日记体散文和日记体小说两类。日记体散文所写多半确有其人其事,只不过进行了文学的提炼和润色;而日记体小说所写的人和事,可以进行创造性虚构,塑造出全新的艺术形象,如鲁迅《狂人日记》。本书完全是私人档案,不仅对当时的大事件进行了如实记录,而且对个人小事细节也不讳言……历史正是由平凡与非凡交织而成,像本书这样完全真实记录生活的日记,往往更有力量。

    力求图史互证。作者为日记精心选配了100多幅相关资料和实物的图片,可谓相得益彰,使本书俨然具有了画册的功能。“入伍通知书”“上山下乡通知书”以及旧照片等私人化的历史叙述是珍贵的史料,补正了史志的不足。“部队首长教战士唱歌”等老照片,不动声色地再现了真实历史场景。大量的战友照片,展示了当时人们的衣着打扮、思想观念以及习俗礼仪。尤其是战友崔玉和的那张照片,讲述了他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壮烈牺牲,折射出历史大事件背景下解放军战士的铁骨军魂。

    荣誉感跃然纸上。总体上看,日记体作品本不是为出版而作,而是以见闻和心路历程为主要内容。比如,《徐霞客游记》是日记体,追求客观准确。《我要活着(尼娜日记1932-1937年)》是著名的二战题材回忆录,看似平静却震撼灵魂。本书作者的新兵身份,决定了其日常记录的出发点就是军人的荣誉感。这种情绪在字里行间能真切感受到,如立志“要做雷锋式好战士”、像“拼命三郎”那般学吹小号、酷暑口渴怕违反军纪不买棒冰等细节,都印证了作者在军营里“晒黑了皮肤,炼红了思想”。

    阅读这本尘封多年的新兵日记,重回那个把革命精神当作粮食、武器和方向盘的时代,让人更加理解热血男儿要当兵的激情。爱,莫高于爱祖国、爱人民;心里装着祖国、装着人民的解放军战士,自身也是幸福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