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飞 通讯员 甬仁言 风箱、水车、茶提、蓑衣……这些已经远离现代生活的老物件,在江北区史志馆慈湖人家分馆里一应俱全。走进陈列室,俨然是一个小型的博物馆,70余种、100多件老物件及近百张风貌照片有序摆放,展示着社区撤村建居前当地农民的生活文化。这是江北区唯一以农村发展为主题的展览阵地,它的建立凝聚着慈湖人家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的心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慈城镇几个村的农户拆迁安置到慈湖人家社区,大家“洗脚上田”,由农民变为居民后,生活方式逐步转变,一些老物件逐渐“退役”。在慈湖人家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里,经常有群众来反映“这些老物件我们家里无处摆放,扔了又非常可惜,怎么处置?”“这些老古董可不可以放起来,以后让孙辈们也能感受我们当年的生活情景?”……站长应国君觉得这些老物件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和记忆,若再不加以重视保护,很多将从此消失。如果能建起一个陈列室,不仅保护了那些老物件,留住了浓浓乡愁,而且也教育年轻一代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他的想法得到了辖区人大代表的支持。最终代表们的建议得到了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区档案馆(史志办)的大力支持,专门拨出经费予以资助。陈列室的建设,也得到了群众的热烈响应,绝大部分老物件是居民自发捐来的。有人从家里抱来几代人用过的水缸,有人拿来装谷子的稻桶,还有人送来日常生活用的茶提、摇篮。人大代表林雅娣参观陈列室后发现,陈列室收藏了20世纪70年代人们结婚“三大件”中的自行车、缝纫机,唯独缺少收音机。于是她把自己的“嫁妆”——一台老式收音机送到了陈列室。 为让居民的生活更多彩更舒适,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发挥着作用。针对代表接待日和专题座谈会上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难问题,代表们经过充分调研和认真谋划,积极为相关职能部门推进工作提供建议,最终促成了政府积极盘活棚改拆违留出的空间,新建和改建了一批停车场,使古县城内部停车位从325个增至1300个。 从2011年建站至今,慈湖人家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500余人次,收集了城镇管理、环境提升、旅游开发、五水共治、社会治理等重大社情民意百余条,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反馈。67岁的居民徐大龙说:“有了代表联络站,我们居民的生活更丰富多彩、更方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