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8月12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看五台佛光寺 南看宁波保国寺

深山中寻访中国建筑第一国宝

图为佛光寺东大殿。(汤丹文 摄)

    记 者 汤丹文 叶向群

    通讯员 张璐易

    “北看五台佛光寺,南看宁波保国寺”,这是建筑史学者、清华大学郭黛姮教授就中国木构古建筑提出的观点。我们此行的第一站就是与宁波保国寺同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郭黛姮是中国最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弟子,正是梁思成发现了佛光寺的木构建筑,打破了日本学者“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想看唐代的木构建筑只能去日本的京都、奈良”的断言,佛光寺也被称为中国建筑的第一国宝。

    据佛光寺工作人员介绍,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梁思成与林徽因从美国留学归来。他们在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书里一幅描绘佛教圣地五台山全景的唐代壁画中发现了偏远一隅的佛光寺。1937年6月,卢沟桥事变前夕,梁思成、林徽因一行来到山西,终于在静寂的五台山中找到了佛光寺。随后,他们对佛光寺进行了考察、测绘。在此过程中,他们除了从寺里东大殿的建造形制、构件做法等方面判断为唐代建筑之外,林徽因还发现东大殿一根大梁上有很淡的墨书——“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和大殿外的石经幢上的题刻——“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和“唐大中十一年”,相互印证,因而确定了大殿的建造时间。

    昨天,同行的建筑史学者、上海交大刘杰教授介绍,该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年),隋唐之际已是五台山名刹。唐武宗会昌五(845年)灭法,寺内除几座墓塔外,其余建筑被毁;宣宗复法,大中十一年(857)重建。

    佛光寺最精华的是东大殿,也是全寺的正殿与核心。该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殿堂式单檐庑殿顶。刘杰认为,就其建殿由来推测,该殿的设计与建造应按照当时官方的建筑规制。“东大殿经过历代的修复,还基本保持着原来的形制。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实物,可以说是1000多年来各个历史时期营造活动的集成。”

    梁思成先生曾用“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来概括东大殿的屋檐。它使本来显得有些压抑的建筑产生了一种轻灵舒展的态势,同时具有很好的结构作用和装饰效果。 “远看屋顶、近看斗拱”,这种中国建筑美学特别是唐代建筑精髓的体现,确定了佛光寺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佛光寺除了唐代东大殿之外,寺内还有分别建于北魏至唐时期的祖师塔、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和唐乾符四年(877年)的经幢、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的文殊殿,均是我国古代建筑的宝贵遗存。佛光寺其现存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称为“四绝”。

    如果说梁思成先生因为坚信中国存在唐代建筑、通过苦苦觅寻发现佛光寺大殿的话,那么有“北梁南刘”之称的建筑学家刘敦桢先生的学生在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保国寺大殿,则纯属“偶然”。这座长江以南最古老的、保存最完整的木构建筑,它的发现打破了当时建筑史学界(包括梁思成)普遍存在“我国长江以南基本不存在宋代建筑遗存”的认知。

    据郭黛姮教授回忆,保国寺大殿被发现后,梁思成曾有探访保国寺大殿的计划,但是由于时局和身体的原因,心愿没有实现。但梁思成嘱咐郭黛姮等人务必代其现场考察。上世纪八十年代,徐伯安、郭黛姮等教授来到保国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也成为早期对保国寺大殿进行全面测绘、研究的科研团队,并一直持续至今。

    刘杰认为:佛光寺建于晚唐,在中国建筑史居于“启后”的地位,它与保国寺一起在北方和南方各自成为唐宋木构建筑的代表,可谓是绝代“双璧”。“佛光寺在铺作和营造制度方面,体现出中国传统木构建筑营造的装配式特点,其中的标准构件的设计、制作和安装,都体现出模块化的建造思想,可谓开了中国装配式建筑的先河。”刘杰最后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