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洛韦城内哥特式老建筑。 (资料图片) |
|
同学们在克拉洛韦森林公园偶遇采蘑菇的捷克一家人。 (受访者供图) |
本报记者 单玉紫枫 太阳快要落山时,万里学院大二学生黄安琪刚结束捷克当地电台对她的采访。她站在塔顶俯瞰整个克拉洛韦的美景,试着去理解昆德拉话中的哲理。“或许那些时光之所以珍贵,是因为我们无法复制出一段相同的经历。路从脚下开始,每踏出一步便多一分风景,每踏出一步便多一点成长。”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捷克这个工业发达、古典优雅、文豪辈出的“欧洲十字路口”开始进入越来越多宁波人的视野。这个夏天,浙江万里学院索性将捷克语的课堂整个搬到了克拉洛韦,这里距布拉格仅一个半小时车程,名字在捷克语中的意思是“皇后的城堡”。 继去年中捷产业园落户宁波后,今年,捷克成为中国—中东欧博览会唯一主宾国。不仅如此,宁波高校还首次以“订单式培养”模式培养捷克语应用型人才。5月18日,浙江万里学院捷克语言文化中心暨浙江万里学院第一届捷克语特色班正式成立。该班作为万里学院捷克语言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首先为宁波建航集团等3家企业定向培养捷克语人才40人,学生毕业后将直接去企业工作。 此次跨境教学,万里学院派出徐晓霞和杨小敏两位老师带队,带领其中32名学生赴捷克学习。“我们7月12日从浦东出发,8月16日回国。在捷克当地时间8月12日早上9点45分,我们有一场对暑期捷克语班所学知识的笔试,针对大家在捷克一个多月的暑期学习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检测。”徐晓霞告诉记者,其实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捷克方教师已经对学生进行过笔试、口试方面的测试,并将学生们平时上课表现和考勤予以认真记录。“通过考试,会有证书,成绩优异还会有奖学金。”因为与国内有6小时的时差,8月12日中午接到记者采访时,当地时间才早上6点半。徐晓霞对记者进行“实况转播”:“同学们还在奋战,都在暗暗较劲,希望一举夺魁。” 不同于一般的暑期夏令营的“游学观光”主题,万里学院的这个捷克班暑期课程几乎完全照搬了平日课表。根据在国内捷克语学习掌握程度的不同,到捷克的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大学进行授课之前,32名同学被分成了ABC三个不同进度的班级。每周一到周五上课,早上九点到下午两点半,三次大课,中间两次休息。共有五位主课老师,六位助教。主课老师几乎都是双博士学位,经验丰富、学识渊博。一般先由主课老师在第一时段上大课,再分成三个班教学。捷克老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如比赛写词、舞蹈、户外完成小任务等。“老师教得新颖,同学们学得认真,也玩得开心。”徐晓霞笑着说。 除了精心为同学们准备上课内容,在每个周末,捷克方还为大家安排了周边小镇的文化体验。“我们看到了像森林一样的公园,在途中还碰到了周末外出采蘑菇的捷克一家人,他们还热情地教我们辨识哪些蘑菇可以食用。”王腾豪同学很是兴奋,“还有最温馨的一次就是我们的助教Renata和同学们一起在宿舍里做中捷大餐,不仅是一次文化交流更是感情的交流。当然准备的过程也是很欢快的,最后桌上摆出各种中捷美食,更是让人食指大动。” 日前,这个捷克语言班还在克拉洛韦大学副院长Daniela女士带领下,接受了当地克拉洛韦电台的采访,黄安琪是其中唯一的学生代表。数日前的这场采访让她记忆犹新,“这些都将变成我们关于捷克的美好回忆,也是我们继续学习捷克语的动力。” 人永远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能够检验出哪种抉择好,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米兰・昆德拉(捷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