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8月1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起点当终点追,是当下教育的大问题

《良训传家》
韩昇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年7月
本书跳脱出以个别古代家训为主的说教式或文字释读式的写作方法,而将中国古代家训中的精髓提炼出来,将重要的家训内容与历史人物、典故融为一体,点面结合、寓理于情。作者主张现代教育应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尤其要从家训家教中获得启示,改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思路与方法。
梁小民 著
《寓言中的经济学》
东方出版中心 2017.7
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教授通过讲述那些家喻户晓的寓言,把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展示给读者。让大家在领略那些妙趣横生的寓言故事的同时,了解当代经济学的许多深奥道理,从而提高经济学思维能力。
《中国人的日常(精装)》
梁晓声 著
现代出版社 2017.7
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以小说家的生动笔法,社会观察家的敏锐思考,记录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百态,饱含对弱者的同情,对不公的愤怒,对人性的观照,对人文情怀的推崇,以及对当前中国社会世道人心的追问。
(图书信息由宁波市新华书店提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片面地强调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全社会对于知识灌输几乎到了病态。孩子小学入学,不认得几百个汉字,不会讲一口英语,不会运算加减乘除,就会被好学校拒之门外。人们发现入学是越初级越难,大学不如高中,高中不如初中,初中不如小学,而进什么小学几乎决定了后面的人生。这已经成为社会现实,称得上正常吗?我们的家长欢迎这种情况吗?显然不是,但他们也无可奈何,不知道社会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大家熟知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到人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论语·为政》)。这几句话,几乎人人耳熟能详。但是,大多数人有意无意地把这段话的第一句给漏掉了,那就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明白怎么十五岁才开始学习,该不会是孔子讲错了吧。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作的《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成就之大,少有人能够与之比肩,可他自称是“年十岁则诵古文”(《史记·太史公自序》),也是十多岁才读书学习的。看来十多岁才正式读书是古人的通例。放眼世界,当今文明发达的国家,好多都立法规定不得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知识灌输。从长大成才的比例来看,这些国家占据了世界人才的高端,而他们并不急于让儿童学习知识。在教育上,我们首先要适应人成长的自然规律,不能任意做人为设定。今天的我们心太急了,总想一举成功,相互攀比,口中念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我们并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反而是经常抢跑,可是,在成才的终点上,我们赢了吗?

    中国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仁”就是情商,如何团结人,包容人,舍得吃亏,学会忍让,尤其是现代社会将每个人都变成大链条上的一环,这种情商就显得尤其重要;“义”是做人的原则,没有原则就是一根随风倒的草;“礼”是秩序,社会要有秩序,人在团体中要有正确的定位;“智”是领悟力,也是一种学习能力;“信”则是做人的根本,人无信则不立。围绕“仁义礼智信”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流,这种文化的主流渗透到家庭里去,就有了家训。“训”字左边言字旁右边是川,川流就是河流,水是主流,所谓家训并不是把孩子训得头皮发麻,而是开导你、劝你做人走到正道上,引导人向善,所谓从善如流,就是“训”。

    常常听人说到“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不就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吗?小时候没有受到品行教育的人,不懂得规矩与分寸,不知“止”便胆大妄为,随便侵犯他人的利益,任性而自私。见到这样的人,人们会说“没有家教”。显而易见,家教是教人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首先是与人相处时的行为准则。人们都在追求自由,但一定要知道自由并非没有限度,每个人的自由是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边界的。因此,损人利己是不可以的。有些人认为自己不伤害别人,尽管侵占公共利益,谁也管不着。他们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载歌载舞,把自家的垃圾扫到门外马路上……凡此种种都会被视为粗俗无礼。其次,这些规范是自我保护的经验提炼。比如,古人告诫我们“不立危墙”,也就是不要站在危险的地方。这个道理似乎谁都明白,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到处看到立于危墙的行为,例如行人不走人行道而走车行道,助动车与汽车抢道,行人站在路中间说话等,全然没有意识到危险,结果意外伤害事故一直居高不下。

    如今的家长越来越注重“早教”,但往往把教育的重点放在掌握知识上,这样的早学、早教往往成才率并不高。时下的教育往往将起点当终点追,童年就把学习热情都耗尽了,孩子们进了大学以为万事大吉,终于可以扔开书本,殊不知这才刚刚站上了学习的起点。要改变这种状况,父母要努力,体制要改革。

    (摘自《良训传家》前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