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田园·乡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8月2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年桔红糕

期待“华丽转身”

刘皇浩与儿子一起做桔红糕。(陈章升 摄)

    本报记者 陈章升

    通讯员  黄克纯

    在许多“老宁波”的记忆中有这样一种传统糕点:它颜色润泽如玉,入口软而不粘齿,味美润喉,带着一股淡淡的金桔香。因为含有金桔末以及中心的那点“红”,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桔红糕”。

    桔红糕个头不大,制作历史悠久。“以前,朝廷官员下来视察,在他们落轿休息时,地方官员乡绅便会送上桔红糕款待。因为寓意吉祥,宁波有些地方还将其作为婚嫁时必不可少的‘新娘糖’。在新人拜堂成亲那天,它们会被装在‘九格笼’(谐音)里,作为一种高档茶点供宾客们品尝。”在慈溪鸣鹤古镇街河边的永旺斋糕饼店,84岁的刘皇浩向笔者诉说桔红糕的“前世今生”。

    刘皇浩与桔红糕打了近70年交道。1948年,他在沈师桥永丰南货店拜师学手艺。这家老字号南货店历史悠久,在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就开起来了。除了桔红糕,松仁糕、薄荷糕、玉和糕等传统糕点制作也是刘皇浩的拿手绝活儿。“做出好的糕点除了要花心思,技术过硬外,时间、温度的把握也很关键。比如做桔红糕,和面前加在糯米粉里的水一定要烧开,面团揉捏力道、干湿度把控上不能有一点马虎。”

    如今,人们在超市里常能见到桔红糕的身影。老刘说,机器生产的虽然品相不差,但与传统手工制作的相比,香味和软糯度相去甚远。“在老店工作那会儿,我们选用两广产的优质白砂糖;金桔饼用北仑柴桥腌制出产的,色泽金黄味道香;研磨炒制的熟糯米粉选自本地种植的优质糯米。”

    桔红糕制作多在春秋两季。刘皇浩现场演示传统桔红糕的制作过程。做之前,老刘又检查一遍原材料,比如金桔饼切得够不够碎小、均匀,然后在案板上倒上熟糯米粉,窝成“窠”状,加入金桔饼末、白砂糖、植物油,倒入热水拌匀,继而揉搓成光滑的面团。多次揉搓面团后,老刘将之切割形成细长条,最后再切成剂子,撒上熟干粉。整个过程近一个小时,其间通过撒粉、加水等方式,掌控桔红糕的干湿度。“做糕时,人一直要站着不能分心,一个细节不注意,就会影响其口感。”

    老顾客都说,老刘做的糕点当中有一股纯粹又很传统的老味道。听到这话,老刘很高兴,但他带着遗憾说,现在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后继乏人,几十年来鲜有人上门拜师学艺。

    “做糕点很辛苦,赚不了大钱,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丢失”,老刘说,现在小儿子继承了他的“衣钵”,接过了老店,令他很欣慰。他希望小儿子能成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把传统糕点的制作技艺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