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预防水体黑臭的净水装置。(王博 杨鹏 摄) |
本报记者 王博 通讯员 杨鹏 杨晓丽 近来,鄞州区明楼街道的几条河道上,新增了皮划艇般大小的“浮桶”。这些“浮桶”实际上是一种净水装置,依托智慧化应用,可以有效预防水体黑臭。“浮桶”可以重复利用,一处水质达标后,可拖至另一处继续使用。 据介绍,明楼共有8条河道,其中7条为劣Ⅴ类水体。河道水质较差的原因主要包括水系不畅、地下管网亟需改造、缺乏生态配水等方面。“考虑到辖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街道构建了快捷高效的‘指尖上的治水’系统,借力将前沿的治水技术、设备和理念应用在剿劣当中,争分夺秒抢工期、抢进度。”明楼街道相关负责人说,目前,7条劣Ⅴ类水体中的6条已达标,另外1条正在进行治理收尾工作,预计9月申报销号验收。 考虑到河长巡河时会遇到水位高低不同、排口时隐时现、个别河段偏僻难以到达以及河道水质情况无法直观对比等因素,该街道在辖区河道上安装了16个点位监控系统,便于河长遥控巡河、排口实时监管、水质追踪治理。同时,为确保水域环境监管无死角,还在地形遮蔽、船巡和步巡难以抵达的点位加装了5台高清球机,通过360度旋转变焦解决了巡视死角问题。 明一河常青藤社区一段拐角处因地处两个街道交界处、河岸环境复杂,河长岳玲每次巡河耗时耗力,不安全且看不全面。安装高清球机后,准确锁定了4个排口,顺藤摸瓜跨街道进行了整治。 “智慧治水”不仅体现在依托净水装置、监控设备上,也贯穿在每一个剿劣项目的决策和实施中。“明楼街道五水共治”微信群,每天很活跃。河长、治水办工作人员及各点位的网格长,每天汇报巡河情况,对巡河中发现的问题也第一时间上报、解决。薛家漕是一条断头河,河对面是街道外围待建地块,临时住户密集,垃圾杂物堆积现象普遍。河长发现这一问题后,当即在微信群发布了现场图片和视频,并在当天下午带领保洁队员开展了沿河大规模清理行动。接着又与园林部门对接研究了一套方案,最终在待建空地上增加大量绿化,既改善了周围环境又保护了水体。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明北小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如今居住在此的多为老年人。毗邻小区的“明一河——薛家漕”沿线步道年久失修。在剿劣过程中,街道从群众切身体验出发,先后投资8万多元建成了一条300米长的健身步道。眼下,河岸清爽了,步道修好了,人们护水意识更强了,再也没有出现私自安装地笼捕鱼的现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