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8月23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度沉寂的桑洲“山坑调”重新响起,长街山歌也再度获得了展示的机会。自去年7月以来,由村民自编自演的一台台文艺节目在宁海各村镇轮番上演,受惠群众达12万人次

“百姓大舞台”,缘何越演越精彩

“百姓大舞台”上演的小品节目非常接地气。(宁海县委外宣办供图)

本报记者 孙吉晶 宁海记者站 陈云松 实习生 钱佳欣    

自去年7月以来,宁海县的文化礼堂变得热闹非凡,由村民自编自演的一台台文艺节目在村镇间轮番上演。这一变化源于宁海创新推出的群文品牌“百姓大舞台”。

    近年来,我市相继推出了“天天演”“千场电影百场戏剧进农村”等活动,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但不可否认,这些以“送文化”为主的活动,节目数量偏少、内容较为单一,无法满足村民多层次的文化和精神需求。

    基于此,宁海开辟“百姓大舞台”,以政府搭建文化平台、群众开展自我服务的方式,打造低成本、高质量、合口味的文化大餐,提升农民精气神。

    “百姓大舞台,有才你就来。”截至目前,宁海全县已举办“百姓大舞台”活动230余场次,覆盖三分之二的建制村,受惠群众12万余人次。百姓舞台百姓演,真正实现了群众文化共建共享。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基层文化供给侧改革的一次尝试

    宁海桃源街道下桥村,锣鼓声响起,76岁的村民金思富全身披挂跨步上台,一曲京剧《锁麟囊》唱得字正腔圆……台上演得卖力,台下掌声连连。“一上舞台可比平时有模有样得多,我为他鼓掌,感觉十分亲切。”一位熟知他的村民说道。

    “百姓大舞台”办得如此有声有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宁海从肥沃的农村土壤汲取文化养分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来的一条道路。

    “以前举办‘天天演’活动,政府补贴1万元一场,为老百姓‘送戏下乡’。”宁海县文广新闻出版局负责人介绍,全县有363个建制村,仅靠专业机构送文化,人力物力都非常有限,一年最多100场,覆盖面并不广。面对群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天天演”已显得“力不从心”。“百姓大舞台”从“天天演”中获取经验,提出变“送文化”为“种文化”,这也是基层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的一次尝试。

    按规定,“百姓大舞台”中百姓自导自演的节目需超过六成。同时,为了杜绝一台晚会演到底、一台戏剧唱到底的现象,还规定“百姓大舞台”应以综艺晚会为主、其他文艺样式为辅,各乡镇、街道戏剧专场等常规活动最多计3场次。

    在桥头胡街道,每次“百姓大舞台”活动启动前,都会面向辖区群众进行民意调查,走村入户发放第一张调查问卷,包括晚会主题、晚会时间、节目类型等内容。在问卷的基础上,街道同步建立文艺节目库,通过菜单式选材的形式,编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认可度高的节目单,其中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占每张节目单的70%以上。

    而在每一场晚会结束后,街道工作人员还会发放第二张调查问卷,针对现场群众进行该场晚会群众满意度测评,及时获取群众意见并不断改进,务必使每一场“百姓大舞台”的演出接地气,贴近民生。

    “百姓大舞台”激活了百姓的创造力。在深甽镇深甽村,想办一台晚会,只需要吆喝一声,立马一堆节目抢着来上台,除了本村的,还有邻村的,往往一场晚会还排不下。该村伴随着文化大礼堂的建设成长起5支文化团队,成员中有医生、教师、退休干部、会计、工人、家庭主妇等等。西店镇岭口村则成立了高跷队、腰鼓队、舞蹈队等多支队伍。

    以往举办“天天演”,需要从外面请主持人,一个人的劳务费少则千元,多则上万元。为打造百姓大舞台“人才链”,宁海要求每个乡镇、街道培育本土主持人1到2名。西店镇建立了“星辰净化筒”微信群,召集各村条件良好的年轻人,通过微信党课培养等方式储备主持人才。没有本土主持人的村,就由镇从“星辰净化筒”中挑选派给。该镇妇联副主席徐瑶就是“星辰净化筒”中的一员。去年5月,她第一次担任“百姓大舞台”晚会主持人。“一开始心里没底,但经过培训和实战就变得自信、从容,现在已经得心应手了。”她说。

    如今,有越来越多企业和社团加入“百姓大舞台”行列。在今年宁海举办的89场“百姓大舞台”中,有20场是企业共同参与的。茶院村“百姓大舞台”暨五水共治公益宣传晚会是与宁海县宁泽茶叶有限公司、宁海阳光商贸有限公司、宁海县华天休闲有限公司合作举办;道士桥村“百姓大舞台”暨优秀学子现场表彰会是与上海今海集团、杨家苑百合花基地合作举办……“政府托底,村企共演”,“百姓大舞台”在众手共育下变得枝繁叶茂。

    唤醒文化自信 “乡音乡调”重现生机

    桑洲镇的“乡音”——“山坑调”上口动听、高亢有力,分为“挖花调”“紫竹调”等多种唱法,但它一度因人口的外迁而逐渐走向没落,面临失传。近年来,桑洲镇将“山坑调”划入“百姓大舞台”必演节目,使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无独有偶,长街山歌也在“百姓大舞台”上再次获得了展示的机

    会。长街山歌曾入选宁海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却也一度陷入后继无人的境地。在“百姓大舞台”上,长街镇将其进行了一系列改编和再创作,使得传统民俗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最好的传承是活态的传承。正因如此,宁海把“百姓大舞台”作为传统乡村文化活态传承的载体,使得许多没落的民俗文化、“乡音乡调”在“百姓大舞台”上日渐复苏。

    为此,宁海县组建了“百姓大舞台”工作指导团,推出菜单式培训服务。去年以来,安排专业指导老师到村里辅导培训100余场次。该县还为全县所有建制村配备一名文化管理员,专门负责“百姓大舞台”的组织实施,挖掘培育基层特色文化团队630余支,成立了500多人的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

    宁海还把文艺骨干培训纳入全县繁荣群众文化奖励政策,利用全县群文讲堂、正学讲堂、四季公益讲堂等培训资源,面向群众推出免费艺术培训课程,打造“零门槛”艺术殿堂,全年为群众提供多门类艺术培训500余课时,受惠群众2500余人次。

    一批草根文化人才从乡村大地上快速成长起来。宁海下桥村的阿明工作室积极创作与下桥村有关的方言小品,在重大节假日的演出活动中为村民献演助兴。这个小品团队在乡村的土壤中吸取创作营养,还把宁海清口绝技进行一对一带徒传承,培养出葛姗妮、麻玲玲、田威威、孔伶俐、张三姣等在县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小品演员。

    “百姓大舞台”对宣传主旋律、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积极作用。宁海县因势利导,举办优秀原创节目大汇演及琴、歌、秀、舞、戏“五王大赛”,鼓励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文艺创作。目前,每个乡镇、街道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节目库。

    与“一人一艺”深度融合 “百姓大舞台”打造群文品牌

    去年8月初,我市启动“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并列入“十三五”宁波市重要民生实事工程。

    专家表示,“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让艺术由高雅殿堂走进百姓生活,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社会走向文明和谐的重要标志。

    宁海县相关部门把“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与推进“百姓大舞台”深度融合,以“百姓大舞台”的深入开展,为群众展示“一人一艺”搭建锻炼平台。

    面对人才“短板”,宁海统筹全县文艺人才资源,组建“群星”文艺志愿者队伍,采取“2+2+N”的形式,为每个乡镇、街道配备2名“百姓大舞台”工作指导员,2名专家型文化志愿者、100余名各文艺类别的志愿者,建立梯队化导师队伍,制定志愿服务菜单,供基层按需点单,要求至少为各乡镇、街道开展志愿服务20次。截至目前,宁海每月平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30次,受惠群众800余人次。

    为持续打造“百姓大舞台”活动品牌,宁海制定完善考核办法和实施方案,县文广新闻出版局实施“群星”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提升基层文艺工作者业务水平;县文联组织文艺指导小分队走乡入村,积极服务“百姓大舞台”工作。

    面对百姓越来越挑剔的“味蕾”,“开锣”一年有余的“百姓大舞台”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节目质量参差不齐、节目内容艺术性不强、模仿性内容过多,难免引起审美疲劳。

    为此,宁海县建立了质量保障机制,制定事前申报、事中备案、事后认定的全程检查制度。举办晚会前要求提交申报表及节目单,由宣传文化部门进行把关;在举办的过程中实时发送节目视频和照片,进行网络同步查看;晚会结束后由县委宣传部综合判定是否计入场次,确保“百姓大舞台”的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宁海县委宣传部文化科科长娄姣敏告诉笔者,在实行这些举措后,“百姓大舞台”节目同质化现象有了一定的改善,晚会总体水平也有了提升。

    “今后,我们将切实从群众文化需求出发,进一步在资金、人才、制度等方面着力,继续夯实‘百姓大舞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让‘百姓大舞台’产生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宁海县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