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祝颐 国家发改委近期部署开展全国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将行业协会收费作为重点之一。8月21日,国家发改委通报了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等8起行业协会违规收费典型案例。国家发改委强调,行业协会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时收取的费用应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未按规定报经省级以上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收取费用(8月21日《经济日报》)。 国家发改委以行业协会收费为重点,开展全国涉企收费专项检查,点名曝光一批乱收费乱评比的行业协会,要求地方价格主管部门严查行业协会违规收费,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再次给行业协会念紧箍咒,无疑值得肯定。 行业协会本是民间组织,由自然人、企业自愿参加。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与规范,行业协会乱收费、乱作为的情况不在少数。大家心知肚明的是,行业协会事实上并非纯粹的民间社团,它们带有浓厚的政府色彩——“戴市场的帽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是人所共知的“红顶中介”和“二政府”,有的甚至成为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的“钱袋子”和“养人机构”。 作为政府部门,以被管理者名义设立行业协会本身就成问题。官员担任协会负责人,协会利用行政职能向被管理者乱收会费、乱设行政许可,架空中央简政放权的政策,更是难逃“邪会”之嫌。这8起被国家发改委曝光的行业协会乱收费行为不过是行业协会乱作为、乱收费的一个缩影。 行业协会扮演“二政府”角色乱收费,并不是一些中央部门与地方的特殊现象。就全国来看,打着政府部门的招牌,违法圈钱的协会比比皆是。审计署原审计长李金华曾举例说,一个中央政府部门下属单位就有100多个,既有儿子部门、孙子部门,还有重孙子、重重孙子部门,三五个人就成立个部门,挂个牌就圈钱。李金华的话可谓一针见血。 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近年来,政府部门下属协会因为收费混乱、管理无序等问题被公众质疑的例子不在少数。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国家卫计委主管的中华医学会等33个社会组织和医管所等9个所属事业单位,利用所在部门影响力,采取违规收费、未经批准开展评比表彰、有偿提供信息等方式取得收入超过17亿元。 行业协会作为附属于政府的社会团体,其合法性与公信力来源于政府部门。这些政府部门下设的协会虽不是政府机构,却充当了“二政府”的角色,利用挂靠在政府部门的特殊地位,直接或间接行使了部分行政职能,甚至做了政府部门不方便做的事情。由于有政府部门撑腰,它们往往还可以避开有关部门的监管。有调查表明,一些行业协会依托权力乱收费、乱卖牌匾的现象突出。乱收费俨然已成为一些政府部门主管协会组织最为重要的资金来源。这些政府部门的“徒子徒孙”利用人们对政府的信任与敬畏心理乱收费、乱作为。 过于泛滥、缺乏监管的社会组织,耗费了社会资源,给基层带来负担,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伤害了政府公信。对此,政府部门理应思考如何履行监管职责,管好自己的“子孙”,不让它们伤害政府的羽毛。中央要求行业协会和政府脱钩,国家发改委对行业协会涉企收费进行专项检查,无疑是必要的。 但是“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相关规定关键在执行。不仅现职公务员不能到行业协会兼职,离退休公务员到行业协会兼职也要从严控制;不仅行业协会要“改邪归正”,不能乱收费乱评比,所有“挟政府”乱收费的社会团体都应该得到清理整顿。因此,更多政府部门应积极行动起来,像国家发改委那样把协会的权力关进法律制度的笼子,严防其增加民众负担,影响政府效率,伤害政府公信,并提高其违法违规成本,促使其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