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晓燕 老宁波都知道,“眼睛一眨,赖孵鸡变鸭”这句老话,是形容事物发展之快、变化之大。快能快到一日千里,大能大到脱胎换骨。 曾几何时,骑一辆上海产的永久牌或凤凰牌自行车上街,旁人会投来羡慕的目光;而如今,无数家庭都拥有了过去想也不敢想的私家车。于是老宁波赞叹道:“眼睛一眨,赖孵鸡变鸭咧!” 老底子,要买东西,得上商场;要写文章,得有纸笔;想打电话,得找公用电话……而现在,谁没有智能手机呢?购物、写作、通话、上网、微信、照相、计算、录像……统统一机搞定!老宁波又会赞叹:“眼睛一眨,赖孵鸡变鸭咧!” 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赖孵鸡变鸭”的现象也越来越多,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其中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赖孵鸡变鸭”现象,就是有关照相的惊人变迁,值得好好聊一聊。众所周知,现在人人都是摄影师,拍了多少照片或视频,多得无法计数。某些吃货,吃一只披萨或一只鸡腿,也要拍下来发到朋友圈里晒一晒;驴友们则逢景必游,逢游必拍,逢拍必醉(陶醉);碰巧遇到够得上新闻的事件,更有许多旁观者举起手机进行“现场直播”。而在老底子,照相是件稀罕事,不少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拍过一张照片! 在照相技术发明之前,是如何辨认一个人的容貌,证明“我就是我”、“你就是你”呢?最传统、最直观的是画图法。例如,汉元帝想了解后宫佳丽的容颜,又懒得亲自考察,就让画师毛延寿为她们写生;鲁智深因三拳打死镇关西,也是被画了图形,张挂在公共场所通缉……但是这种办法很靠不住。汉元帝就上了毛延寿的当,以致最美的宫女王昭君,因不肯行贿而被丑化;鲁智深大概也画得不够像,明明站在自己的通缉画像前,却没有被外人认出。 那么,在举行科举考试时,怎样来检验众多考生是不是货真价实,有没有冒名顶替呢?古人采取了类似“准考证”的办法。笔者曾在一个介绍科举知识的展览上,看到过清代“准考证”实物:很大的一张纸,上面盖着当地县、府教育部门的大印;除了标明该考生的姓名、年龄、籍贯、学籍之类信息外,还有就是描写考生外貌的文字。怎么没有性别这一条基本信息呢?那是因为当时男女极不平等,考生非男莫属。也就是说,不学无术的薛蟠可以报考,才华横溢的林黛玉和薛宝钗没有报考资格。这个问题暂且不论,看看“准考证”是怎样描写考生外貌的。无非就是“方脸、略有须、体微胖”或“稍瘦、面白无须、右目下有痣”之类,简单笼统,排他性不强,参考价值有限。 千百年来,国人就是采用这样的办法,来进行“实貌认证”,直至照相技术横空出世。而照相技术一经问世,就日新月异。随着数码相机的迅速普及,前些年令摄影发烧友爱不释手的“海鸥”牌120相机,如今已难觅踪影;闻名全球的柯达胶卷,一夜之间亦风光不再;至于20世纪60年代初曾以玻璃片作为胶卷的代用品,又有几人知晓? 有资料表明,人类近200年的发展,超过以往几千年发展的总和!人类200万年的历史,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突飞猛进,高速发展。旧石器时代持续了漫长的几十万年,新石器时代为一万年,此后的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共几千年,机械时代不过300年,电子时代只有几十年,而互联网时代才短短十几年,已经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显而易见,对于生活在这个“赖孵鸡”不断变“鸭”,而且变得越来越快的社会中的现代人,不管您拥有多少知识、多高学历,都必须认清形势,加强学习,不断进取,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