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卧底经济学》 蒂姆·哈福德 著 中信出版社 2017年6月 本书作者像一位隐匿在街角的咖啡店、公司的茶水间、超市的货架旁的卧底,用他的各种侦探工具告诉你:日常生活不过是谈判中的复杂博弈,是体力的角逐和智力的较量。 |
|
《经济的限度》 汪丁丁 著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7.8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汪丁丁将“中国奇迹”分为三个维度: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但也指出,要想让经济奇迹延续,必须同步社会改革,提高中国人的道德水平,才可能赢来真正的“中国奇迹”。 |
|
《知识变现》 韩朝宾 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7.7 本书详细阐述知识电商的生态系统和知识变现的线上线下价值链条,介绍知识电商平台的运营模式和内在商机,重点分享如何通过打造知识网红、内容创业、自媒体转型等方式来抢占知识侧入口,收获下一轮知识分享经济的红利。(图书信息由宁波市新华书店提供) |
朱晨凯 本书作者蒂姆·哈福德是著名经济学家,被誉为“当前最幽默的生活经济学大师”。他主笔的“亲爱的经济学家”专栏已成为《金融时报》有史以来关注度最高的专栏之一。在专栏中,他用经济学理论为读者五花八门的疑问和牢骚提供轻松诙谐的经济学解读。 和一些传统经济学书籍不同,在蒂姆·哈福德的笔下,一些经济学逻辑是用来颠覆的,经济学常识是用来被推翻的,甚至一些经济现象是用来搞笑的,让人从微观处慢慢体会经济的玄妙与冷酷,再从宏观处看懂经济的律动。 在本书中,作者比喻经济学是一面奇妙的镜子。初看是哈哈镜,把世界拉伸变形,乖巧又夸张;再看却是一面无比真实的镜子,它能透过世界纷繁的表象直抵真实。经济学有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统一,也有情感与智慧的微妙平衡。读懂经济就是读懂社会,读懂社会就是读懂人性。 对此,书中列举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诸如:你以为高管的工资只是用来支付其工作报酬的?那不过是老板高高挂起的一串葡萄,用于激励下面的员工拼命工作,与高管本身为公司贡献的价值并无多大关系。你以为你的爱情只是两情相悦,有缘相牵的结果?别被爱情冲昏了头脑,若男女比例再稍微发生一点微妙的变化,你们的爱情都有可能发生倾斜。你以为你购买的是房子,是在支付房租的建筑成本和地价?问问你内心的声音,其实你购买的是安全感和未来的机遇,房屋的价值远在房屋之外。 书中大量对现实生活的“另类”经济学解读,为读者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比如,大多数人都对大城市趋之若鹜,那么我们究竟是爱上了它的公共设施,还是城市文化,抑或是都市风景?书中指出,城市规模每扩大一倍,居民工资水平就提高10%,同时,消费品价格上涨16%,如果单纯从收入支出比的角度来讲,居住在大城市实在是件不划算的事儿,那么大城市的引力所谓何来?综合书中所述,我们爱上的并不是城市本身,而是城市因不同人群的集聚,所能产生的种种机遇。这种机遇既包括因思想的碰撞而产生的创新火花、在彼此的学习中快速增长的技能,也包括在环环相扣的人际关系网中所产生的人际通路,当然也包括城市所能提供的优良的医疗、教育、道路交通、环境卫生服务等。书中也通过数据证明这个观点,世界上大部分的创新均来自于人口密集、技术密集的大城市,资源的集聚效应会巩固“强者恒强”的定律。 对于财富平衡问题,书中指出,经济世界解决的永远是效率的问题,道德与公平大多数时候都只是一道“附加题”。如果市场完美运作,那么财富就会加速向比尔·盖茨、马云等人的手里集聚,而“卖炭翁”、“养蚕女”并不会因辛苦而得到额外奖励,卖火柴的小女孩仍将手捧火柴寒冷而死。那么如何借助市场实现公平、道德与正义,关照弱势群体,保障他们基本的生活权利?作者借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肯尼思·阿罗的“领跑理论”给出了解题思路——以政府“有形的手”,来调校市场的钟表,即在不损害市场效率、不造成资源浪费的前提下,由政府重新为因特殊原因而仅能慢跑的“运动员”设置起跑线。 书中指出,经济学的用途,小到解决柴米油盐一日三餐,大到调节国计民生,影响社会发展运行。看懂经济只是让你明白经济运行的规律,看清事务表象之下的深层原因,而不是时时刻刻把计算和算计放在心头。生活中,把握大的经济脉动,而在小事上迷糊一点又何妨。真正精明的经济学家并不会在小处斤斤计较,就像真正成就伟大企业的企业家,往往具有大将风度,在举重若轻间轻轻撬动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