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方伟 8月25日,20多名市民代表走访了东部新城固废转运站、浙江兆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宁波生化处理厂,在为一线工人送去慰问品的同时,也亲身感受到了垃圾分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宁波晚报》8月26日)。 有市民抱怨,有垃圾收集人员将“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两个桶里的垃圾,收集在一起运走,这不利于垃圾分类的实施。为此,笔者特意抽时间看了一下市区一些小区、马路、公园和高校生活区等处的垃圾分类情况,总的情况不容乐观。有的小区、高校生活区放置的是大型塑料垃圾桶,没有标明“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一些公园、马路上放置的垃圾桶有两个,虽印有“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字样,但桶内垃圾没有分类,全混杂在一起。这说明,设立了垃圾分类桶,但“垃圾未分类”的情况的确存在。垃圾名分实不分,确实难为了垃圾收集作业人员,工作难度大,他们好多时候不得不把各种垃圾混装在一起。 我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已有十多年了,效果是明显的,问题也不少,特别是普及率不高。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强,自觉性不高。 “垃圾围城”情势危急,家庭、单位是垃圾产生的源头,也应成为垃圾分类的源头。对症下药,我们应把工作重心放到引导市民树立、增强垃圾分类意识上来。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且要持久。意识的形成是个长期过程,不可能“速成”,倡导垃圾分类,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二是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没有惩戒,有些人就会偷懒,就会有做没做。主管部门要拿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动员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居民会、单位、学校等要监督检查,做得好的要大张旗鼓地表扬,做得差的该曝光的要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