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发老人学西画 |
|
◥老年学员 学跳艺术健身舞 |
|
▶老年学员学拉二胡 |
|
◤跟着外教老师 学说英语 |
本报记者 王佳 通讯员 刘雯佳 江北记者站 张落雁 校园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当时间进入9月,宁波的多所老年大学将陆续开学,迎接新生的到来,他们的学习热情丝毫不逊于年轻的“小伙伴”。不过由于各校名额有限,报名人数又太多,排队、抽签,已经成了很多老年大学不得不设置的一道“门槛”。 根据宁波市老龄委发布的信息,我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突破131万,占户籍人口的22.4%。而目前,我市各类老年大学可容纳学员总数每年仅为5万人左右,通过线下教育模式学习的老年人不超过全市老年人的8%。 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如何满足?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现象又该怎么破? 班级全额满员 老年教育超火爆 每年的招生季,宁波老年大学都面临一个幸福的“烦恼”,今年依然不例外。 按计划,今年秋季招生,宁波老年大学开设了摩登舞、养生功法、英语口语、视频制作等119门课程,涉及84个专业、285个班级,招收老年学员12500名。 报名结果,没有丝毫“悬念”,285个班级几乎全额满员,许多课程班后面还有一大群学员排着队。为了最大限度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入学需求,宁波老年大学充分整合校内教育场所资源,并采取了减少多科报名、限制缺勤报名、杜绝重复就读等措施,即便如此,依然“刹不住”老年人的学习热情。有的热门课程如智能手机类,录取比达到5∶1,只能采用超额抽签录取的方式。 数据显示,宁波老年大学自1985年建校以来,已有6.2万余人次接受老年教育,获取了老年大学单科毕业(结业)证书。 无独有偶。今年海曙区老年大学的报名现场,第一天便来了满载老人的数辆大巴,“报名人数远远超过900名的新生计划数。”海曙区老年大学招生处的工作人员说,当天,他们调动了志愿者团队来维持秩序。 如此火爆的场面,并不是只存在于“老牌名校”。 宁波社区大学(宁波广播电视大学)有的课程如舞蹈类,计划招生40名,报名竟有150人,由于名额有限,只能通过考核录取。今年宁波社区大学新增了五一广场教学点,报名首日不到两小时,韵律操、太极拳等动态课程被热情似火的银发学员一抢而空;半天时间,所有课程也几乎全额报满。 2015年出台实施的《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明确了市教育局为宁波老年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自此,以教育部门为主体牵头的,除老干部局系统主办老年大学外,民政、人社、文化、老龄系统等相关部门也逐步关注或兴办老年大学,并向街道(乡镇)、社区(乡)延伸。 海曙老年大学西门分校开设的健身太极、越剧教唱、微信培训等课程,堂堂爆满;江北慈湖人家社区的老年大学教学点也是异常火爆,招聘学员的公告发布后,每天都有居民前往咨询。这样的火爆场面,在甬上可供老年人学习的场所非常普遍,亦是常态。 火爆背后有深意 设法应对解困局 为什么老年人会如此钟情“入学”“求学”?宁波老年大学的“资深”学员石阿姨说出了很多老年人的心声。 “老年大学里有专门的场地和专业的师资力量,可以面对面授课,在这里不但可以结交新朋友,还能给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充电’。”石阿姨说,她所在的舞蹈队,就多次参加了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当然,课程受欢迎、学习费用低等因素也是导致老年大学“爆棚”的重要原因。 老年学员目前能学到的课程门类有多丰富?以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宁波老年大学为例,目前学校开设的119门课程中,有体现中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课程,如甬剧、剪纸艺术;有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课程,如PPT动画相册、摄影后期处理;有实用技巧类的科目,如经络按摩、西式糕点;有陶冶情操、提升修养类的学科,如快乐钢琴、养生瑜伽。 “今年,学校教务处在广泛征求学员意见的基础上,新开出‘美容与服饰搭配’‘丙烯画’‘唐宋八大家散文赏析’等课程。”参加学委会工作的石阿姨说,学校还根据学员报名情况进行班级数额的增减,如对受到老年学员追捧的智能手机班进行扩班。 根据学员需求与时俱进的“走心”做法,吸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蜂拥而至。 眼下的火爆场面,使得老年大学管理者不得不面临着挑战: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让更多的老年人完成求学梦。 这些年,我市非常重视老年大学建设,市和区县(市)老年大学的选址,都在交通便利的城市中心。在现有规模的框架下,如何延伸教学线,成了我市的探索新路。 去年4月,江北区出台了《关 于发展老年教育的实施办法》,明确提出“通过3至5年努力,建立广覆盖低门槛的老年教育服务网络”,使江北有就读意愿的老年人都能就近入读老年大学。 目前,江北已构建起区级老年大学—街道分校—社区或村教学点的三级教育网络。该区老年大学和长青高级学院两个区级教学点除开班招生外,区老年大学辐射带动城区4个街道老年教育,长青高级学院辐射带动4个涉农街道(镇)老年教育。截至目前,江北8个街道(镇)均开设了老年大学分校或教学点,全区共开设了348个班,接纳10512人次老年学员。 宁波社区大学今年除了新增五一广场教学点外,开启了与基层老年开放大学示范点文教街道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培育了合唱团、书画社、“蒲公英钢琴之家”等老年学习共同体,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鼓励老年人互助互学。同时,实施互联网+老年教育,形成覆盖城乡的基层老年教学网络。截至目前,“网上校园”的教学点已增至137个,逾16万名老年人通过OTO网络模式参与了学习。 师资短缺成难题 北仑模式开新路 相比硬件设施、教学场地等问题,在我市业内人士看来,开展老年教育事业的最大瓶颈还在于“师资”。 目前,我市街道、社区的“老年学堂”,老师多来自于有一技之长的热心居民或专业义工,“开什么样的课程,应居民需求而定,初衷虽好,现实骨感,施行很难。”基层一线人员直言,因师资紧缺,往往是“有什么样的老师,开设什么样的班”,倘若聘请不到合适的老师,即使老年人有需求,也只能停办。 “网罗”了150多名适合老年教育优秀人才的宁波老年大学,也在为师资发愁。“因为老年教育门类很多,非一个部门就能解决。”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老年大学主持工作的副校长吴德水说,目前宁波老年教育学校均是公益性的,只象征性地向学员收费。学校给老师的课时费,更多的是一种精神鼓励。 “老龄化时代不可阻挡,老年教育必将广受关注,靠现有的老年教育师资,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在吴德水看来,亟须建立一支兼职为主、专职为辅的老年大学师资队伍。 目前,我市老年教育由老干部系统、教育系统主办,双方各有所长。如何发挥双方优势,北仑区先行先试的“老教共管”模式也许值得借鉴。 今年,北仑成立了老年大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组长,分管教文卫的副区长任副组长,区委组织部、宣传部、老干部局、财政局、人社局、教育局、文广局、老龄办等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根据职能分工,北仑区委老干部局加大对区级老年大学人员配备、教学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实发挥老年大学对区域老年教育的理论引导、教学示范、功能辐射等作用;区教育局依托区教育“三中心”,开办开放性老年大学,利用现有成校资源,积极开办街道老年大学分校;各街道根据实际情况,在有条件的社区(村)开办老年大学教学点。目前,北仑老年教育新增学员已超过800人。 “这一模式尚在探索、发展中,是一个好的开始。”业内人士分析,对老年大学来说,是办学思路的一种开拓,对教育系统来说,是日渐萎缩的成人教育领域的一个转型,对老年教育事业而言,是一条有前景的新路。 创新不断,方能破难,老年教育的又一春天,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