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兰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这些年的快速发展让生态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活在具有“田园风光的城市”是人民的内心向往,而“回不去的故乡”成为许多人心中的遗憾。 究竟什么样的发展才能符合人民内心的期盼,才能引领国家发展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充满诗情画意的话语,触碰到了人们的内心、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建设“看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城市”是关心人民内心诉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举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城市”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人们对城市发展的自然环境有发自内心的喜爱和认同,这种城市发展理念将引领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 乡愁是融进中华民族血液和基因里的一种归属感。它连接着亲情、乡情,是人民对故乡的心理认同。乡愁包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的传承,也包含着对故乡的街巷、古老的作坊、牌坊、树木、河流、家乡的美食等的回忆。留住乡愁,就是要保护好这些人们对故乡在视觉、听觉、味觉上的记忆,让人民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感有具体的、生动的依托。 记住乡愁,是传承中国传统的家国情怀,就是让人们能够找回精神家园。让人们既能回到曾经的家乡、看到记忆中的村容村貌,也能够在内心深处通过对故乡的思念,实现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正如台湾作家席慕容所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建设是“把绿水青山留给城市居民;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这种城镇化的发展是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理念和举措。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是人们共同的向往,工业文明在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人的精神的迷茫,习近平总书记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动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种诗意的、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的美好图景。 (作者为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