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严云霞 记者黄合)“现在虽已退休,但还可以发挥余热,服务社会。”日前,家住丹顶鹤社区的老党员陈国荣在“党章学堂”,向社区党员讲述他与党章的故事。 “在我们辖区,共有党员3800余名,社会组织50余个。怎样让这些红色资源‘活’起来?这几年我们探索了以党员、党支部为服务主体,以就近原则结对老龄、残疾、留守儿童等特定人群,围绕邻舍帮扶、邻舍教育、邻舍监督,提供更及时、更有效、更人性化的服务。”白鹤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白鹤街道在社会组织组建公益支部开展结对帮扶,群众有困难,就找结对支部的党员。“生病不舒服,跟她们说一声,她们会陪我去医院,实在很方便。”与独居老人董师傅结对的,正是来自紫鹃社区的“小棉袄”爱心支部。与此同时,辖区还活跃着结对智障人士的阳光助残党支部等公益支部,这些支部的“星星之火”正逐步蔓延成家门口的十分钟服务圈。 以身边党员讲党课的方式开展邻舍教育,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红色精神的传递在基层更接地气、深入人心。周宿渡社区老党员、建国第一批空军成员张维在今年“七一”为社区的学生讲述“肩负使命、继往开来”的党课,黄鹂社区一支部书记、退休教师郑雪芳把“两学一做”等学习资料写在社区小黑板,供支部党员学习。 红旗邻舍巡逻队让老小区平安建设更添一分柔情。在王隘小区有一支由退休党员、在职党员组成的红旗邻舍巡逻队,每天两次义务巡查隐患,并及时将当天发现的问题和收集到的民情梳理汇总给社区。社工小潘说,党员率先垂范,带动群众自愿加入其中,这让无物业老小区的治安管理难题也有了新解法。 党员凝心聚力,群众认可满意,“友邻党建”在邻里之间铺上了又一条通心路。“下一步,我们将健全服务机制,让‘友邻’的服务圈更精准地辐射到辖区每一个角落。”白鹤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